第989章問鼎省府關于實現工業廢水排放集中管理規定方案出臺了,這個文件中規定,類似于懷州地區這樣的工業園,相對集中的工業,都可以采用這種辦法對企業的排污泄廢進行監管。
在全省,這種工業園很多,大大小小不計其數。要是每個工業區都采用這種辦法,將可以大大降低污水處理成本,也可以減少很多的環節,并且工業區的企業,不用再擔心老是被環保局逮到什么把柄罰款。
他們的交費就象交水費一樣,排多少交多少,其他的事情與他們毫不相關。要不每個企業,每個工廠都備一套污水處理池和設備,不僅占用他們的資金,而且還有人工,運營成本等。
這個方案完全是從企業的角度上考慮,而當地環保局限不再只擔任檢測的工作,還必須負責處理污水廢水。
李天柱看了這方案,他暗自點點頭,一個方案的出臺,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態。張一凡這種從企來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說明他真正在關心地方的發展。
當然,管理規定中,自然也有一些對企業進行約束的條款,還是有些規定去制約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不偏不倚,否則就有失公允了。
從最近的表現來看,李天柱自然在心里偏袒張一凡一些,上次懷州抗旱救災一事,其實郭萬年也有辦事不力的一面,但他把責任一推二百五,什么也不管了。
張一凡勇敢地挑起這擔子,不僅解決排污的問題,還為他解決了抗旱救災的資金問題。只不過,懷州班子的震動,省委決定將郭萬年調進省廳當廳長。
懷州大權旁落,卻讓郭萬年好不沮喪,一個不怎么太重要的廳長,自然遠不及一個市委書記那么逍遙自在。市委書記是位高權重的一方大員,哪能是一個廳長能比的。
要是那些重量級廳,比喻財政,工商,稅務,公廳等這樣的廳級單位還差不多。一個普通的廳長,無疑是有些被邊緣化了。
如果能將侄子搞到委省,或者政府大院當辦公廳主任或秘書長倒也差不多。因此,他就把這帳算在張一凡頭上,絕對是他在李書記那里進了饞言。
他對張一凡的不滿,張一凡毫不知情。
因為懷州的調整還在進行,沈宏國從京城趕回來,參與了這個重要的常委會。這事,張一凡插不上手。不過,沈宏國自然不能放棄這么好一個機會,怎么說,他也得在懷州班子里,放上自己的人心里才踏實。
因此,這次調整,實際上是李天柱與沈宏國之間的角逐,當然,兩人也多少照顧了其他干部的情緒。但是郭萬年無疑是這次調整中,最慘敗的一個。
他原來還想借張一凡之手,得到點什么好處,他和李虹這一行,將他的根基徹底給摧毀了。偷雞不成蝕把米,現在侄子被調走,具體的分工還沒有落實下來,但這幾天針對懷州班子調整的意見很多,最終的目的,都是想在重要的位置上,放上自己的人馬。
倒是有人識相,看到李天柱和沈宏國掌控了大局,便不再插手,聽從省委的安排。呂強倒是在李虹的提議下,正式被任命為懷州市紀委副書記。
張一凡在想,以呂強的性子,應該適合做這個紀委副書記。他交友不廣,性情沉穩,李虹之所以答應,也是看中呂強這點。
一個搞紀檢工作的人,如果整天跟一些朋友胡吃海喝的,哪怕這些錢來路很正當,在一起吃喝慣了,你就無法讓自己收手。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萬一人家有個什么事,你能不給人家個人情紀委的人對自身的結束能力和要求,自然就更高了。
李虹一向如此,做事情不偏不倚。哪怕是張一凡給的人,如果不適合坐在這個位置,她同樣也不會答應的,能做到如此公私分明,恐怕除了李虹,也沒有幾個人了。
經過一番角逐,懷州的事終于塵埃落定,而張一凡制定的關于實現工業廢水排放集中管理規定也正式出臺。
這個文件發下去,下面一陣唏噓之聲,這無疑是變相地削弱環保系統的權力,將他們的權力變成了義務。他們真正成為人民的公樸,累死累活又討不到好處。
以前是他們拿著指標去監督,去查處下面的工廠企業,現在是他們拿著省里的文件,上面為人家服務。把他們從主導地位變成了服務單位,因此,環保局的人多少有些不爽。因為他們不可以再去隨便找理由罰人家的款了。
不過,象這種管理規定,只適合大的工業區,如果象以前的老企業,沒有集中管理的,都無法實施這一方案。
有些事情,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到了下面,那些人就會挖空心思,想出對策來對付你。因此,最近到省里要錢的人就多了起來。
因為建立一個這樣的污水集中處理站,需要資金,他們看到懷州工業區是省城撥的款,一個個都跑過來要錢了。
張一凡這段時間忙得焦頭爛額,每天人不斷。
于是他想了個辦法,叫騰飛下了個通知,只要是與這件事有關的,通通集中在一起,大家一起開個會。不要今天這個找,明天那個找的,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