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
“不過,我并不怪你。”
李塵研習羅長山成果,結合《偃門全書》之中知識所知,深刻理解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生而不自由。
“人生在世,自以為本性天成,其實不然。”
“人之所見,所察,所感,所悟,所思,所想,無不都是這紅塵萬丈的投射與凝縮。”
“明心見性,自在逍遙之說,說到底,不過是些求而不得的終極追求。”
“甚至有極端者認為,就連修士都和凡人一樣,沒有思想可言。”
“所謂思想,不過因緣而動,聚業而生,讓人誤以為自己作出自主判斷的虛假幻象而已。”
見到游三這么一副精神面貌,他內心深處也頗是生出幾分難言的感慨。
絕大部分人,所謂擁有靈性智慧的人,其實也不過是天道的傀儡。
歸根結底,人與蛇蟲鼠蟻,甚至草木山石并無區別。
正如人之肉身構成,每一絲血肉,每一分元氣,都能追逐到天地之間相應的物質,學識,智慧,心性諸類,也同樣可以追溯至另外一套事物。
其名或曰“緣”,或曰“業”,或曰“氣”,在儒道釋各門,都有不同的說法,實際上仍然還是同屬一物。
也正因為如此,羅長山所研究的解腦之術成果,同樣可以運用于另外一大領域。
那個領域,就是思維改造!
若說肉身傀儡化是偃者道途的鍛體之法,那么,思維改造法,亦或可為明心見性!
古修法典之中,不乏神魂和意識的論述,那似乎是超越物質的范疇,但其實,神魂和意識同樣存在著受到物質影響的一面,這就給了解腦之術操作的空間
李塵一指彈出,法力絲線牽引,將其制住。
“你這般貪心,當真要不得,還是讓我給你好好改造一番吧!”
說著,張開大口,放出虛空界門,將其吞了進去。
李塵這一番所為,既是心血來潮,準備進行一項獨特的格物致知實驗,也是真心為游三好。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若想要把自己所承游安的情分報償于此子,就不能敷衍了事,否則不是幫人,反而是害人。
因為此子驟然身居高位,或者獲得在煉氣境界看來堪稱強大的力量,或有可能無法承受。
但李塵亦和羅長山一般,不承認虛無縹緲的心性之說。
他吞掉游三之后,幽幽道:“偃者道途,能夠改造的,可不僅僅只有肉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