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快到馬車時,姚幼清卻不小心在一塊石墩旁崴了腳,蹲下身來停留片刻,才由周媽媽扶著繼續向前走去,坐上了馬車。
連城一直跟在他們身后,隱約看到姚幼清似乎從那石墩下面拿了什么,像是一封信,但又不確定。
他心下莫名卻也不好問,便跟車一起回去了,想著回頭讓自己的人查一查剛才那個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
姚幼清一路都沒有將那封信拿出來,直到回府之后,房中只有她跟周媽媽兩人,她才顫抖著將信打開,信的旁邊則放著剛才孩子塞給她的那張字條,上面寫著:若想姚大人無礙,不要聲張,自去馬車前石墩下取信。
想來是送信的人沒辦法把信親自送到她手中,才想出了這種法子。
姚幼清不知道這封信到底是誰寫的,但打開之后大概掃了一眼,便知道是誰派人送來的了。
“陛下竟然……竟然讓您去京城指證王爺?”
周媽媽滿臉驚駭,卻又不敢大聲,說話時嘴唇直抖。
這封信并不是魏弛親筆,但上面的內容一定是他親自吩咐的。
信的前半部分都在講述他自登基以來的諸多辛苦無奈,后半部分才開始寫秦王結黨營私擁兵自重,先前無端派兵攻打蘅水,以至大金不滿,在上川邊境頻生戰事,惹的南燕也想來分一杯羹,這才導致了如今整個朔州被圍困的局面。
還說秦王狂妄自大又多疑多慮,不肯讓朝廷兵馬前來援助,堅持獨自應敵,陷整個朔州的百姓于危難之中。
她作為秦王妃,如果愿意親自出面指證秦王,那么朝廷就能順理成章地削掉秦王的爵位和兵權。
屆時秦王不再掌兵,由朝廷派人進駐朔州,這場戰事也就很快能夠結束了,她也可以回京與父親團聚了。
“他……他這是打量著咱們都是傻子嗎?”
分明是朝廷不肯派出一兵一卒馳援朔州,還一直在背后拖后腿,如今卻顛倒是非黑白,把責任都推到了王爺身上。
姚幼清面色慘白,視線落在信的后半段,尤其是最后那幾句話
——太傅甚是思念姚妹妹,因擔憂妹妹在上川過得不好而日漸消瘦。朕亦然。
最后三個字被她直接忽略了,前面那句卻揪住了她的心。
“他在威脅我。”
她顫聲道,眼圈泛紅。
魏弛太了解她了,知道她一定放心不下父親,也一定不忍戰事持久,生靈涂炭。
他威逼利誘,讓她自己主動回到京城,這樣他就不必再花大力氣來派人帶她回去。
周媽媽恍然:“難怪……難怪上次他費了那么大的周折想把您擄走!原來是打的這個主意!”
之前魏弛勾結南燕大金調虎離山,趁魏泓不在試圖擄走姚幼清。
當時魏泓等人都覺得他失心瘋了,身為一國之君竟然為了兒女私情做出這種事。
原來他不止是為了兒女私情,還為了扳倒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
就算姚幼清當初是由先帝賜婚才嫁給了魏泓,就算魏泓與她父親素有仇怨,但她只要嫁了過去,那便是秦王妃了,這個身份登在皇室玉碟之上,誰也改變不了。
由秦王妃親自指證秦王擁兵自重,多次擅離封地,還有什么比這更有力的證詞嗎?
即便沒有其他證據又如何?有她這個身份,有她當著滿朝文武親口說出的話,那便足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