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完,飛快走到書房,拿了鋼筆和記事本出來,放到餐桌上,打開記事本,寫下了“身份證”三個字。
記事本上的“身份證”三字,師清漪特地使用了繁體字體書寫。
元朝時流通文字為蒙古文與漢文相結合,蒙古貴族使用蒙文,漢人之間則是使用繁體漢文的,那時候文字早已成型,與現代通用的繁體并無不同,而到了明朝時,同樣也是繁體字流通。
洛神為元末明初人,距離現代還算比較接近,其語言與文字大體上也通俗易懂,這點,從那時候流行的古白話文小說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是書寫繁體,洛神雖然連起來不知是什么概念,但是拆分字體來看,她卻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而考古專業的學生,需要對古代各個時期所流通的文字語言風俗等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了解,這是最基本的技巧。只有看得懂歷朝歷代的文字變遷,才能在考古過程中拿捏到各種文物的精髓,破解其中奧妙。
師清漪在念大學時,幾乎就是本專業的語言文字天才。
她對于歷朝歷代的各種不同文字分外精通,字體類似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隸書等她都非常熟悉,甚至許多古書上生僻的文字她都有一定的涉獵,那些文字就像是烙印一樣刻在她血液里似的,隨用隨取。
就為了這點,她的導師尹青教授一直非常看好她,將她視作得意門生。
如此一來,在語言和文字方面,師清漪和洛神交流起來,實際上并沒有障礙。
洛神目光落在記事本上,將拆分的意思組合,又將師清漪剛才的話聯系起來,在心里咀嚼,看了很久,才道“這種所謂身份證,是否便是類似照身帖或者牙牌之類的物事”
師清漪愣住“對,洛小姐,你的理解非常正確。”
這個女人,實在是聰明過頭了。
對師清漪而言,不知道這是不是一件好事。
洛神所說的“照身帖”和“牙牌”,實際上是古代時身份證的早期形式。身份證這種概念,并不是現代才有,它起源的歷史非常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戰國時的身份證被稱作“照身帖”,由官府發放,樣子大概是一塊小竹板或者小竹片,上面刻了持有人的籍貫等信息。
后面朝代變遷,身份證也開始慢慢演變,到了宋朝,逐漸變成了“牙牌”。牙牌是象牙獸骨金屬等做成的小片,根據持有人的身份貴賤,材質會選用不同品階。
而到了明朝時,牙牌已經非常普遍了。
洛神道“那敢問師姑娘,你們此地的牙牌,也就是那身份證,是否需要我前去衙門領取”
師清漪訝異之外,又突然有點想笑“現在已經沒有衙門了,只有公安局,我之前跟你說過的。”
洛神面無表情地悶悶道“我所指便是那公安局,你以為我記性不好么。”
不知道怎么地,師清漪看見洛神那張面癱臉,心情放松了下來,想笑又不敢笑“對,是要去公安局辦理。只是你們那時候去衙門辦理牙牌,是強制的嗎明朝時牙牌雖然開始普及,但是很多時候還是用不上的吧”
洛神輕描淡寫道“牙牌形同虛設而已,不去領取也可。持有牙牌的,大抵還是達官貴人居多,拿來昭示身份的,平民并不需要。”
師清漪點點頭,摸出錢包里自己的身份證給洛神看“洛小姐,你瞧,這就是我們這邊的身份證,里面是嵌磁的,所有的身份絡存檔入庫,如果沒有這些信息入庫,你這個人,相當于在這個社會不存在,很多權利享受不到,這會給你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不方便,甚至你還會被請去公安局喝茶。”
洛神“”
師清漪連忙說“不是真喝茶,局子里沒好茶給你喝。”
這樣的交流,真的沒問題嗎
時不時就要出岔子。
師清漪在肚里腹誹,又接著解釋“上面需要你的出生日期,地址等,而辦理身份證,還需要持有戶口本,你這個樣子,是根本沒有戶口本的,所以我需要幫你杜撰一個。”
“你要造贗品么”洛神好整以暇地望著她“聽師姑娘言下之意,你是想替我造一個身份證與戶口本的贗品。”
師清漪尷尬道“洛小姐,話不能說得這么難聽。我是個良好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