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郡,京陵臺”
百里疏注視著泛黃紙頁上的一處筆記,筆記的主人似乎只是隨性而起,用潦草的文字,隨意地寫了幾句地脈交接之處,云氣水運匯合之地,有臥龍,乘風可飛也。
字行下邊是廣漢郡的河流分布圖。潢河自西北朝東南橫貫,分左二右個分支,中途從崇山峻嶺而出,經中部湘潭谷地,匯集成湖。從位置上來看,廣漢郡城中部的取代青冥塔建造的樓臺應該就坐落在這里。
賀州點了點頭。
“原本在這里將建立一座青冥塔,但那時候靈脈不穩,無法支撐青冥塔的運行。所以關嶺就提出了參照周天星宿和諸地水勢建成一座新的塔來為飛舟往來定向。也就是后來的青冥塔勾連的原型。”
青冥塔,這種在萬仙紀元結束后,人們追尋上古仙人力量,模仿古法運行創造出來的陣法運行中心。在青冥塔建成后的許多年,各地青冥塔之間的連接靠著守塔大能維持,因此存在極強的不穩定性。
這種不穩定性一方面存在于陣法本身,一方面也是來源于守塔大能。
在青冥塔未勾連合一之前,守塔大能因為私人恩怨干擾青冥塔的運行時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是在太上宗和御獸宗起摩擦的時候,太上宗鎮守青冥塔的大能擾亂陣法運行,使其與周天星宿運轉相違,從而使御獸宗的飛舟迷失方向,誤入禁地。
發現此事后,御獸宗以牙還牙,雙方各自使出全身解數干擾青冥塔的運行,
那段時間,十二王朝境內的飛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
眼看著事態就要朝著一個無法阻止的方向發展,原本做岸上觀的其余宗門不得不插手此事,經過漫長的商談,最后簽訂了一系列的契約,方才止住了事情的進一步惡化。在此之后,各大宗門的人,眾多陣法師都在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沒想到最后提出可行辦法的,不是宗門的大能,也不是修為精深的陣法師,而是一位毫無真氣不懂修行的俗世匠人。
金唐人,關嶺。
“京陵臺原本是依據關嶺設想建立起來的第一座新的青冥塔。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這次嘗試失敗了。”賀州一邊回憶一邊講述,百里疏看得沒有錯,他并不是對這種雜七雜八的瑣事十分上心的人,眼下講出來的這些也不過是在百里疏接了任務后才去了解的。
然而賀州并不知道,對于這些瑣碎的往事,百里疏其實知道得比他更清楚。
關嶺提出建新青冥塔時,支持他的人其實很少,修仙界的人絕大多數都對于他提出來的周天星宿與水勢地脈結合的說法不屑一顧。他的設想能夠進行嘗試其實得力于兩個人的支持。
一位是當時的金唐皇帝,一位是當時的九玄門掌門。
前者支持關嶺的嘗試還算可以理解,但九玄掌門竟然會相信一個凡人就有點出人意料了。百里疏翻閱過藏書閣中的數份前人留下的筆記,知道些許原因。
關嶺祖籍奉州,在主持修建金唐皇家庭院之后備受當時的金唐高宗所欣賞,特準其衣錦還鄉。關嶺衣錦還鄉的時候,正是九玄掌門勘破“是非”一劫流連世俗的時候,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兩人偶然相遇,最終結為知己。
后來,在關嶺提出設想后,也是九玄掌門第一個支持他的設想,并且遣玄淵,玄霄兩峰數百內門弟子前往相助。
廣漢郡的嘗試失敗之后,也正是因為九玄掌門的支持關嶺的嘗試才得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