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第一次參與到政事中去的福親王,讓秦敘感到一絲新奇。他沒有當場打擊福親王,只是擺了擺手,讓幾位老臣子跪安了。
重要的政事早就商議完畢,幾位老臣子都安靜地退了出去。想到皇帝還是愛惜他親弟的臉面的,對于福親王沒有一官半職在身、卻說皇帝政令不好的做法,都不欲公開指責,只關起門來教,兄弟之情可見一斑。
御書房內就剩下秦敘與福親王兩人,秦敘不怒反笑,說道“過分簡樸是誤國誤民,這歪理邪說是哪位高人給你說的,竟然讓你推崇至此”
福親王湊了過來,給他的皇兄親熱地斟滿了熱茶,說道“我不認識啊,我知道,我是不學無術,只是個紈绔只會花錢。但我也不笨啊,覺得這位高人說得特別有道理,和別人說的都不一樣,而且他說的后果太嚴重了,我不能不把這事稟告皇兄。第一次推薦文章給皇兄,皇兄你就看一看嗎”
秦敘輕輕皺眉,懷著找茬的心思,他倒要看看,究竟是哪個“高人”說了什么話,來迷惑了他的皇弟。
開頭的贊譽,秦敘見得多了,被贊國家治理得好,盡管算是有些道理,但秦敘的內心也毫無波動。
豈料再看下去,就顛覆了秦敘一直以來的認知。
明明,這篇文章樸實無華,文采方面既不不對仗,辭藻也沒有文人學子們的華麗,卻是知微見著,連秦敘都不禁暗中點頭。
這位“高人”從長輩期盼子女成才、生活舒適,到國家上下給別國的形象,再到創造出繁華背后的手工藝者
如果這些各行各業高超的手工藝者,因為他,而失去了基本生活的依仗,讓手藝高超的手工藝者反而無人問津,讓各行各業都不再追求專業深度,豈不是本末倒置,變相鼓吹平庸最好,天道不酬勤
秦敘從頭看到尾,思考頗多,卻暫且沒有表態,表面上也看不出喜怒,對一直期盼地凝視著他的福親王問道“依你所見,追求奢華,反而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了”
“誰說不是呢”福親王秦慎理所當然道“我們全國上下都有錢,普通百姓都能用得上好東西,比隔壁國家的王孫貴族都要過得好,這可不就讓隔壁國家的人都羨慕死了嗎而且,皇兄,我覺得,這位高人,說不定就是母后特地派來的。”
“哦”雖然文章的確有理,可秦敘對這個說法并不感冒。
福親王自己搬了張凳子坐了下來,偷偷瞄了一眼袖中的錦囊紙條上的關鍵詞,接著用自己的語言說道“這位高人說的,游子盼著衣錦還鄉,離家遠了,報喜不報憂,回家的時候,總也得把自己收拾得妥妥當當的,不讓父母擔心,希望讓父母欣喜。再想想,母后也何嘗不是呢母后見到我們穿著宮人的舊衣服的時候,心里多難過啊,寧愿頂撞父皇也要讓我們過得好。要讓我們穿得最舒服最好看,就算身在冷宮,也不想讓其他人看輕了我們。”
秦敘聽了,回想從前,垂眼望著盧瑥安的文章,眼簾半閉,斂去了眼中的哀思。
福親王說到這里,盡管母后薨逝已久,但心中還是懷念。他壓下哀思,問秦敘道“皇兄年前下令修葺皇陵,給母后殉葬的物品,都要最好最美最精致的。母后生前穿不上華美的服裝,我們今后燒給母后的衣服,不會也得從簡”
“不會。”這點秦敘還真沒法簡略。
福親王松了口氣,又說道“是啊,皇兄你不舍得,尋常百姓當然也不舍得,無論什么時候,都想給家人最好的。如果有能力買得起精品,為什么要讓家人用次品呢。滿朝文武都稱贊皇兄你做得好,可母后不舍得我們過得比以前差。不然,一個普通哥兒,和我素未謀面,怎么會來和我說這一番話,指點我們呢,母后肯定怪皇兄你治理國家治理得不好。”
秦敘“”
所以限制他皇弟穿著,就是治理國家治理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