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國公瞬間面色都不好了。
而那歷將軍是歷妃的親兄,在老皇帝面前刷了很多好感。老皇帝親自替歷將軍說情道:“他已經被朕罰過了,皇侄莫要再提。”
勤王戎彧又問道:“啟稟陛下,本王封地沂州,此行死傷兵卒合計一萬二千三百六十四人,而沂州窮苦,歷年水災,無人種田,糧倉空虛。初到沂州時,本王只得借貸修渠,越借越多,如今銀子緊缺,還欠著債,加之出兵救援所費甚巨,本王實在借得不能再借了,聽聞陛下曾花一萬兩白銀購置花瓶,置于夏宮賞玩,而夏宮金銀瓷器更多——”
這下老皇帝的臉色也不好了。
這不明擺著說老皇帝個人生活奢靡,卻不體諒死傷兵卒嗎?
奈何勤王戎彧可是統領二十萬精兵的統帥!要讓手下兵將們都聽他的命令,說話聲音大得很!簡直如雷貫耳!把老皇帝和歷國公喝止的聲音都給蓋下去了,只能讓百官都聽著勤王說話。
勤王戎彧從容地繼續說道:“沂州的兵將們,此刻都著急等著陛下犒賞撫恤,這樣戰死的兵卒才能入土為安!可沂州實在發不出錢糧了,本王愧對沂州上下啊!因此斗膽向陛下借銀子,這是本王早就準備好的撫恤所需單子,請陛下過目。”
老皇帝:“……”
歷國公:“……”
管著錢糧的文官們:“……”
連向天子借錢的法子都能想出來,甚至連撫恤單子都準備好了,真是有備而來!
但,剛剛歷國公罵將軍得寸進尺的法子,他們這下都罵不了了。
人家沂州的王就在這,能說勤王不知沂州有沒有錢糧嗎?
不能。
沂州也的確年年水災,當初陛下把沂州給勤王當封地時,百官無不嘆息的。
而勤王甚至自曝以王爺的身份,向別人借貸!
讓堂堂有封地的王爺如此窮困,丟臉的是當今圣上啊!
而將功贖罪的說法,對勤王來說,也更說不過去。
人家沂州出兵援助,死傷了一萬多人,老皇帝卻只給美酒。
要是孟國下次再侵占,這還有誰愿意協助反擊啊?
勤王戎彧說得有理有據的,文官和將軍們都等著老皇帝答應了。
而歷國公又出列:“雖說如此,但圣上早有旨意,凡是參軍抵抗孟國的賤籍兵卒,戰勝后,他和他的家人皆可脫離賤籍,升為平民。據我所知,圣上是請沂州流民參軍,將功抵過,升為平民。”
文官們聽得膛目結舌,老皇帝卻點頭首肯道:“歷公所言極是。”
“就算升為平民,但若不賜田,平民無田可種,沒有營生,容易落草為寇,重做之前所犯之事,”從古到今,勤王戎彧有備而來,又舉了不少例子,最后說道:“請陛下為他們賜田,以作撫恤。”
戰斗機歷國公雙目一瞪,反問道:“賤民賜田,那平民參軍抵御孟軍的,又該作何賞賜?”
老皇帝也道:“這事兒,皇侄你都有封地了,就在封地里選出良田賜給他們不就行了?”
老皇帝油鹽不進,極不好說話!
勤王戎彧也再沒出言。
犒賞和撫恤的事,老皇帝和歷國公都以為這么揭過去了。
到最后,老皇帝還想著賜婚的事兒,一臉便秘地說:“皇侄,你抗擊孟軍有功,而又年二十有二,尚未婚配,朕特意把最寵愛的掌上明珠——”
勤王戎彧卻高聲蓋過了,他舉袖掩面道:“本王一想起無數戰死的英勇兵卒,因為本王窮困,他們無法光榮下葬,而一起并肩殺敵的受傷戰友也無法得到醫治,本王就悲從中來,痛哭不已,無心婚配之事!懇求陛下借予錢糧,這些救命錢糧對于本王來說,千難萬難,可對于陛下來說,只是夏宮里區區幾個花瓶而已!而且,陛下,六皇子來勸說本王的時候,簽字畫押了,戰勝之后,會補償沂州!”
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