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教的這些眾多高手,對付六大派傾巢出動也是很有余力。
滅絕師太更是在處處游說之時常說,倘若魔教不起內訌,要挑了這批妖孽,那是大大的不易,不過他們之前四分五裂,早就各自為政,就算他們新立了教主,恐怕也是指揮不動所有人,還沒有恢復元氣。如果不趁現在剿滅他們,恐怕時間一長,讓他們元氣大復之時,必然為禍武林。
他們卻不知道,一來因為前任教主的仇恨,二來又有殷素素居中調節,已經把明教眾人緊緊的團結在一起了。
六大派還癡心妄想著此戰能贏,那是萬萬不能。
明教眾人雖然恨他們膽敢前來攻打總壇,但是按照先前的謀定,中原的抗元大業,還需要更多的有生力量。所以看在同是漢人的份兒上,對他們并沒有趕盡殺絕。
否則,明教既然早已獲悉對方軍情,只要在一線峽他們必經之路上埋下,就可以直接叫他們損失慘重了。
六大派如約在那一日在一線相匯合,每幫每派出動了少說上百名弟子,還有不請自來的其他各門各派,六大派合圍明教,他們怎么可能不分一杯羹這一群人浩浩蕩蕩,加在一起,起碼有千余人。唯有武當派,只有寥寥數人。
滅絕師太瞇了瞇眼睛,向張翠山說道“張五俠,怎么武當派只有你們幾個人難道別的人手都在趕來的路上”
張翠山朗聲說道“兵貴精不貴多,武當派向來門徒不多,自家師以下,收徒也是精挑細選,家師收了七名親傳弟子,這次我們兄弟七人來了四人,已經是人數過半。至于門下的第三代弟子,其中的佼佼者,也不過是青書和無忌二人,余者都太為平庸,唯恐他們笨手笨腳,過來反倒有礙師太的計劃。”
武當派來的人正是大師哥宋遠橋,五俠張翠山,六俠殷梨亭,還有七俠莫聲谷,以及兩個第三代弟子宋青書和張無忌。余下的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三俠則留下固守武當派。
至于武當派為什么只來了幾個人,是張三豐出關之后親自定下的,既然張翠山已經做主答應了滅絕師太,武當作為六派一員參與其中,但是武當派與明教之間的關系非比尋常,也沒有必要造成無謂的傷亡。
華山派的掌門鮮于通說“我怎么覺得有些不對勁兒啊,我們已經向內縱深數十里,也沒遇見幾個魔教中人,更別說交手了。”
昆侖派的大弟子西華子說“他們防守松懈,崗哨雖有似無,這樣不是更好,我們能直接殺上魔教總壇”
鮮于通說“就怕這是誘敵深入之計呀”
滅絕師太說道“我聽說五行旗和天鷹教不睦,早就自相殘殺,水火不容。而那楊逍與他們明教的五散人也是死對頭。明教表面上合二為一,實際上還是四分五裂。所以就算是防守松懈也不奇怪。”
她又冷笑道“就算是計策,又有什么好怕的,我們一舉攻到敵人老巢,把魔頭全部殲滅,息了他們的魔火。”
為防被敵人一舉而殲,六大派還是兵分三路,走不同的路線合圍上山,但是卻沒想到還是走入了人家的圈套,他們一路上分別遭遇無數次敵襲。
明顯明教是做足了準備,空投巨大的樹干石塊,炸開河堤引洪水進山谷,火攻,地底埋下大陷阱等手段一一使出,名門正派來的弟子良莠不齊,武功各自有長有短,傷亡者無數。
六大派的精英是其中的武功佼佼者,倒是沒損傷多少,死傷的多是那些小派中人,沒多久他們就折損了近一半人手。而明教傷亡只有寥寥數人,各派剩下的眾人十分狼狽,又十分巧妙在山腹的一個大峽谷匯合了
而這里有一個大廣場,廣場上站滿了穿白袍的明教弟子。他們之前在這兒焚香舉火,明顯是在等他們。
這一下眾人更是大驚失色,“這難道我們全都中了明教的圈套”
只見當先一人做為統領,明明是文士書生的樣子,一開口卻是全然沒把前來圍攻的人放在眼里“怎么這么慢,楊逍在此恭候多時了,你們再不來,我還以為你們后悔自己的膽大包天,各自回家去了”
華山派的大弟子道“你是魔頭楊逍,明教的光明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