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回到遼國之后,果然耶律弘基再次來到燕京,傳令接見于他。蕭峰實實在在的跪拜行禮,他對這位義兄的結義之情,早就變成了完完全全的君臣之禮。
耶律洪基一見面,仍舊十分熱情,說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他,蕭峰微微詫異“什么好消息”
耶律洪基說道“自然是要給你加官進爵了,蕭峰聽旨”
蕭峰不想要加官進爵,說道“微臣已經蒙受皇上深恩,不敢再期望加官”
耶律洪基朗聲道“南院蕭大王聽封”
蕭峰只得下拜,聽授圣旨。耶律洪基說道“南院蕭大王忠君體國,為朕股肱之臣,今加封為宋王,賜為平南大元帥,統帥三軍,南征汴梁,欽此”
蕭峰心中一驚,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聽到皇上親口說出來,還是覺得天下百姓要大禍臨頭。蕭峰顫聲說道“大王要攻打汴梁”
耶律洪基說道“不錯,你還不接旨”
蕭峰說道“臣無功無德,恐怕難以擔此重任”
耶律洪基森然說道“那你這是要公然抗旨不遵了你真的要拒不受命嗎”
蕭峰聽出他的口氣嚴峻,若是再不領旨,恐怕要惹惱了他,但是他從小在宋國長大,怎么可能揮兵去攻打宋國,說道“陛下請聽微臣一言,戰事一起,恐怕要兵連禍結,兩地的百姓都要流離失所,到時必將天下大亂吶”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道“宋國的人雖然多,但是宋兵文弱,根本不堪一擊,義弟你驍勇無敵,是最好的先鋒大元帥人選,你只要長驅直入統軍南征,那汴梁城指日可取,還怕什么兵連禍結”
蕭峰一聽更是眉頭大皺說道“還請陛下三思,臣子浪蕩于江湖,只會近戰搏擊,對戰陣攻伐之事,行軍布陣實是一竅不通,若皇上真有伐宋之意,還請另擇人選。蕭峰慚愧于不能為皇上分憂,只能辭官歸隱,再不問軍國大事。”
耶律洪基沉下臉來,“你敢用辭官來威脅我還是不肯聽命于我”
蕭風沉默片刻,說道“請皇上為遼宋兩國千萬生靈著想,收回南征的圣意,蕭峰不敢授封,請皇上收回成命。”
耶律洪基聽蕭峰的意思,自始至終不愿意南征,心想,是了,他雖然是契丹國人,但是從小在南國長大,根本就是大半個宋人若是兩國相爭,他必然心向宋國
耶律洪基心中殺意頓起,他的手已經按到了刀柄上,但是想到蕭峰武功高強,他這一擊若是不中,必然要受制于他,今天恐怕有性命之憂的就是自己。而且,全契丹國人都知道他們結義為兄弟,若是今日蕭峰違了圣意,他就將他處死,難免會被人認為是個涼薄之君。
耶律洪基心中波濤洶涌,過了好半晌,才壓下殺意。
蕭峰武功高強,即便是他不去正面看向耶律洪基,也能知道他的一舉一動,何況耶律洪基的殺意之甚,手已經按在刀柄之上,欲拔不拔,蕭峰又怎能不知悉呢
蕭峰心中已經轉過了千百個念頭,要如何應對接下去的局面,好在耶律洪基及時止住了念頭,沒有真正的拔刀出鞘。但是二人心中均知,隔閡已生,再難挽回。
耶律弘基好像對蕭峰十分忌憚,沒有住在南院大王的王府里,而是回去住到了他的御營之中,受到他上萬親衛軍的拱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