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難師太目光一厲,看向吃里爬外的徒弟“你住嘴”
鄭克爽向來是天之驕子,很少有被人這么嫌棄,當時只覺得十分尷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建寧一路上都好好扮演被挾持者的角色,甚少開口發表意見,這時難得開口,打破僵局,問道“鄭公子本來要去哪里”
鄭克爽說道“我正要趕往河南,看幾位也是性情中人,沒什么好隱瞞的。天下間的英雄好漢在河南秘密召開了一個殺龜大會,我受人相邀,正要去那個盛會湊湊熱鬧。”
“殺龜大會”
經過他的解釋,眾人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殺龜大會是武林人士打算聯合起來,對付大漢奸吳三桂而取的名字。
鄭克爽說道“對了,不如幾位就跟我去河南,一路上好有個照應。”
九難師太一聽說對付吳三桂,頓時感興趣起來。本來已經打算分道揚鑣的,便又同意和鄭克爽同路了,要去那殺龜大會上看個究竟。
因為這里都對她的通緝這么嚴,根據經驗,越往南走官府的控制才會越松,并不是因為南方不是大清國的土地了,而是南方已經進入了軍閥吳三桂的勢力范圍。
吳三桂雄踞云貴幾十年,早就成了土皇帝,朝廷鞭長莫及。
九難師太打算風聲過去再進京城。雖然她一向視吳三桂為頭號大敵,伺機找他報仇。但是,能借著他的威風逃避朝廷的抓捕,又何樂而不為呢。
漢人中的仁人志士無不對吳三桂恨得咬牙切齒,因為要不是當初他臨陣倒戈,打開山海關的大門直請清軍入關,說不定現在中原大地還是漢人的天下。所以漢人視他為頭號大漢奸,當年如果沒有他投降賣國,滿清就不會那么快坐擁江山。
而漢人們卻不知道如今的滿人皇帝康熙也正為吳三桂而發愁。
吳三桂擁兵十幾萬虎踞云貴,開礦、煮鹽、鑄錢,還制造兵器,儲藏軍火,囤積糧食、委派官吏,每年還需要向朝廷要撥款助他養兵,朝廷的一半兒收入都進了吳三桂的腰包。
如果不撥款養兵的話,云貴之地就會匪患橫行,威脅國家邊境的安全,他吳三桂安的到底是什么心呢
還有坐鎮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稱雄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這兩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們三個異姓番王雄據云貴粵閩,占鐵鹽茶馬之利,兼山川關河之險,說他們沒有不臣之心,恐怕三歲小孩都不會相信。
所以康熙一結束了南巡,親眼看到聽到地方早就被三藩侵蝕的情況之后,回京第一件事要辦的就是削藩
太皇太后也已經在皇上回京的路上一同回宮。她自從康熙登基以來,就不愿意參與國家大事。她是從順治的成長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怕日后康熙長大之后覺得朝政被他這個皇祖母把持,政見不合之下,再養出一個對她積怨頗深的皇帝來。
不過這次聽到他可能要削藩,太皇太后立即從寢宮走了出來,親自到了乾清宮作出反對“聽說皇上下決心想削藩這個我不同意”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