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知道三公主是康熙皇帝親自養大的,收到他的言傳身教,可以說是康熙唯一的一位入室弟子。
索額圖說道“臣多么想身臨其境,也能同三公主一道,痛斥那王輔臣幾句啊”
“臣也是如此。”
“臣也是如此。”
康熙聽到這么多人夸建寧,自然心中高興,臉上險些也要帶出來一些,很有一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驕傲。
朝堂上一片溢美之詞,卻大多數都在討論三公主如何如何,只有寥寥幾人會提起周培公。這時他們似乎忘了周培公才是大將軍,也是前去勸降的主力。
坐在上首的康熙明白他們的小心思,大清還在立國初期,滿朝文武自然是以滿人居多。他們眼看著一個漢人立了大功,怎么可能不嫉賢妒能。
康熙雖然心里知道,但是也不會捅破,他親政幾年以來,對帝王御下之術已經是越來越運用自如,皇帝的威嚴也一日比一日重。
康熙雖然十分高興,但是他仍清醒的很,最主要的叛軍還沒有殲滅呢現在可不是搞內部相殘的時候。應該借著現在的氣勢,讓他們繼續出征,才能勢如破竹一舉把吳三桂剿滅。
康熙說道“各位愛卿,周培公做了這樣一件大事,避免朝廷損兵折將,保住了數十萬平涼城的百姓,居功至偉呀。”
眾人見到皇上這樣說,對周培功十分推崇,也不能再裝糊涂,紛紛附和周培公的功績最高,實事求是的加以贊揚。
康熙如此才滿意了,說道“傳旨,周培公剿賊有功,封一等伯,賞三眼花翎,甘陜的舊部降兵直接撥給他,新組建的十一個漢軍營也歸周培公節制,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討伐吳三桂”
眾臣應道“是”
康熙想了想又道“哦,對了,朕還有一封寫給建寧的書信,隨著圣旨一起帶過去。”
散朝之后,眾大臣都在心里琢磨,或者有的已經相互討論開了皇上對周培公的恩賞可真不少啊他真可謂是異軍突起,成了皇上身邊一等一得用人。等他戰勝歸來的那一刻,又會是何等風光,皇上必然重用啊
又有人覺得皇上怎么一點兒沒提加封三公主,這與皇上他有功必賞上有過必罰的風格相悖呀
又有人說了你懂什么,三公主已經是公主之尊,還能怎么加封,她的這些功勞,皇上都記著呢再說一封皇上的親筆家書,不是比再多的封賞都珍貴。
之前質疑的那人摸了摸鼻子也對,對自己的皇妹如何獎賞,還不是皇上一句話的事兒。
周培公的撫遠大軍已經增至三十萬人,成了名副其實的一支勁旅,在全國戰場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甘陜收復過后直撲吳三桂在岳州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