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就比較欣賞她這一點,取笑道“收禮物收到手軟,這不是你以前十分向往的嗎”
建寧心道若是只收禮物不用管別的,誰能不愿意接待。只是單純來恭賀送禮的人少,想攀附以及求辦事的人卻多。她向來孑然一身,自覺不用攀附任何人,也不愿意受到別人的攀附,所以才覺得這些人的恭賀是累贅。就算這樣想,她還是讓人好好的將所有物品登記造冊,以備年節回禮時作為參照,當然,她制定下規則后,這些就交由向來心思細密的墨菊去管了。
不過建寧不愿意在康熙面前多提這些,不然真的就變成為他人向皇上進言了,說道“論起收禮收到手軟,誰都比不上皇帝哥哥,聽說戰爭勝利之后,各國都派使節送來厚禮,你才是大賺一筆。”
康熙豈會不知道毓慶宮的事情,知道她對那些人情往來能夠很好的處理,便十分欣慰,笑道“朕怎么是賺了,各國使節送來禮物,不過是表現兩國最近以來的和平邦交罷了。而且為了彰顯咱們大國的體面,哪次的回禮都是更勝一籌,所以朕根本沒賺,反倒還要自掏腰包補貼他們。”
說到這兒,康熙也不由得嘆了一口氣,為什么要自掏腰包動用私庫,自然是因為這場持續了幾年的戰爭已經將本就不富裕的國庫銀子耗盡。
康熙說道“眼下國家百廢待興,正是用錢之際。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君主也不得不為銀子發愁啊”
眼看著他為了國庫空虛而煩惱,建寧忽然想起一事,一拍腦門兒,連忙去翻自己的戰利品箱子,在康熙驚訝的目光之下,取出一本讓人十分眼熟藍色皮兒的經書,獻寶一樣拿過來“皇帝哥哥,我差點忘了,這是在吳三桂那里搜來的,最后一本四十二章經,你快把它拼上,既然是藏寶圖里面一定有寶藏,能解大清的燃眉之急。”
康熙的驚訝不是做假的,軍中有他的人,吳三桂掛掉之后,他特地讓人好好搜查吳三桂的所有東西,但是沒發現任何線索,以為吳三桂已經破罐子破摔故意將書毀掉,沒想到早就落到了建寧手里。
康熙看向建寧的目光十分柔和,說道“朕記得曾經說過,找到了藏寶圖里面的東西也都給你,君無戲言,朕怎么能搶格格的東西。”
建寧認真的說道“此一時彼一時,說這話時皇帝哥哥還富可敵國,自然不在意這批寶藏的歸屬,便隨口將它賜給了我,君有賜,不應辭,就當我已經收下了。當時軍餉告罄時,商人百姓們尚且捐款捐物,讓我十分感動。心里就想,太平盛世可不是靠一個人的功勞。現在國庫吃緊,這藏寶圖就當我捐獻出來的,日后有什么好東西,皇帝哥哥別忘了想著我就行了。”
康熙愉悅的笑了“你呀,好,看在你這么賣力找理由的份上,朕就收了你這筆捐款”
他們找出裝著其他碎鹿皮的荷包,把這最后一塊拼上,完整的藏寶圖終于現出了全貌,康熙立刻派人秘密前往關外挖掘寶藏押解進京。
寶藏的數額比康熙預測的還要巨大,真正如及時雨一般,緩解了國庫莫大壓力,解除戰爭的省份以及有災情的幾個省份有了賑災款,災情得以緩解,免除賦稅的民眾得以休息,社會秩序重新步入正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