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也可以說是山。
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修建而成,最薄處都超過兩米厚,而且是多層結構,中間還有鋼板夾層、防紅外防電磁隔離層等。
加上假山外表覆蓋的泥土和樹木,目前地球人類文明,任何現有的偵查手段,都無法洞悉該山體內部到底是什么情況。
而基地里,其實是一個高度濃縮的航空工廠,擁有各種高精尖的設備。
其中很多國家都無力建設,難度太大的微波暗室,這里也有一個。
整個暗室,要做到隔絕任何電磁信號并不難,覆蓋大量電磁輻射吸收材料就行。
但困難的是,要能模擬出不同波長、不同頻率、不同功率的各種電磁波,以便于測試飛行器使用各種形狀設計、各種機身材料下,電磁輻射信號特征、雷達反射面積等。
正因為如此,隱形戰機的設計并不難,畢竟別人的隱形戰機長啥樣,模仿著設計就行。
但想要知道,機頭、機身、機翼、垂尾、進氣道等,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可就惱火了。
別人都是經過成千上萬次的設計與測試,反復修改完善而成。
至于機身材料……
無法近距離接觸,那就更別想知道是用了什么涂料、什么吸波材料。
每一次測試與修改,都是意味著花錢。
一個小小的改動,做上幾十次測試,幾千萬就沒了。
窮國弱國、工業和科技實力不強的,誰扛得住?
所以,能設計制造二代戰機的國家還不少,但到了三代機就不多了,四代機就更是鳳毛麟角,高科技不是所有國家都玩得轉的。
而第277中隊,算是壕無人性。
除了微波暗室之外,他們還有不少各種先進的測試車間。
當然。
今晚的主角,便是兩架放在無塵無靜電、恒溫恒濕機庫內的第五代戰機。
它們有一個響亮的代號,禿鷲。
國人取這么一個代號,是希望該型戰機,能像大型猛禽禿鷲一樣。
既可以展翅高飛,任意翱翔,又能在低空山間穿行,精準獵殺。
對應起來,就是希望戰機能夠在不同飛行高度,都有著絕佳的飛行性能,能猶如無人之境一般進入敵境,任意獵殺,而不要像一些戰機偏科,無法全項全能。
這款戰機既要高空高速牛逼,中低空也要機動強悍,還要有超強的隱身性能、能裝龐大的各種彈藥,并且還有不錯的航程。
總之,這款戰機就是沖著‘完美’打造的。
測試代號‘yf-55’的禿鷲戰機,凝結了國航空航天的最尖端科技。
無論是機體設計、航電設備,還是材料工藝、系統軟件,全部都是最新技術。
迄今為止,已經進行過多次飛行試驗,飛行員也進行過相應的武器投放測試。
兩架禿鷲戰機,曾與第四代隱形戰機進行過模擬空戰,打出了0:12的驚人戰果。
全向隱身、極限操控、智能航電、巨大彈容、超長航程……
在測試過多款先進戰機的第277中隊內部,他們都覺得這款戰機,絕對打遍天下無敵手。
目前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國家的防空雷達,能夠將其探測發現。
畢竟,就連他們國,現在都還沒有有效手段能夠將其探測。
因為太過于優秀的隱身性能,以至于禿鷲戰機,進行簡單的飛行測試之時,都不得不掛載龍勃透鏡,利用多面體折射原理,放大雷達信號,以便于戰機能夠被發現。
如果不掛,基地的警戒雷達、機場的空管雷達,根本就不知道禿鷲戰機在哪兒。
正因為有如此優異的性能,所以第四代隱形戰機,在對抗演習中,根本就看到‘敵人’在哪兒,就被干掉了。
它們就像是翱翔在空中的刺客,無影無形、來去迅速。
第三代戰機,進入超音速巡航,還需要開加力,用加劇燃油消耗、損耗發動機壽命的代價,換取戰機跨音速飛行,頂多十五分鐘。
而第四代戰機雖然可以不開加力,就超音速巡航,但依然受制于燃油儲量和發動機性能,也不敢太過于任性,最多巡航半小時。
但這兩架禿鷲戰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超音速’飛行,而且航程大到沒朋友,一次性可以飛行五千公里,完全可以稱之為轟炸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