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載的相控陣雷達,卻依然沒有發現高空高速飛行的目標。
能探測到一些飛行目標,但飛行速度都很慢,不到一馬赫,而且也都開著應答器,明顯是民航航班。
哪兒有正兩倍音速狂飆飛行的目標?
就算相控陣雷達沒有任何反應,那光電與紅外熱感應系統,總該有吧?
真要有能飛兩馬赫速度的隱形戰機,即便它們可以做到對雷達隱形,并通過技術手段,對發動機進行了防紅外探測……
但是它們高空高速飛行,摩擦生熱,外加發動機噴射產生的高溫高壓氣流,即便兩萬米高空特別寒冷,但總會有一些紅外輻射特征。
可是……
機載雷達探測不到,光電紅外也毫無感應。
可軍令如山!
兩名戰斗機飛行員,干脆通過目視偵查。
一萬七千米高度上,已經沒有任何云層遮擋視線了。
抬頭仰望蒼穹,是令人炫目的湛藍,眺望遠方,都能看到弧形的天際線。
一朵朵白云,飄零在低空。
“目標突然急轉,你們立刻轉向85,距離130,速度2馬赫,快拋副油箱!”
接到命令,兩架戰斗機當即拋投副油箱,同時壓桿急轉。
戰斗機執行任務之時,通過掛載副油箱增大航程,而飛行之時也是優先消耗副油箱內的燃油。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增強機動性,就會拋棄副油箱,減輕負重、減小空氣阻力,讓戰斗機更加靈活。
不過……
再怎么靈活,再怎么開加力,飛行速度也快不起來。
兩架第三代輕型防空戰斗機,雖然有著最快22馬赫的高空速度。
但那是什么武器都沒掛載,由試飛員在戰斗機試飛階段飛出來的速度,而且也只是短時間內能達到,并且代價極為高昂,會瘋狂燃燒航油、消耗發動機壽命。
并且要達到這個速度,也不是轉眼之間,是需要經過一個相對緩慢的加速過程。
就像家用轎車的儀表盤上,雖然也有200或220kh的最快速度刻度,但實際上呢?
高速公路上,超過120kh就已經違法而且很危險了。
強行提速到160kh,絕大多數發動機都已經相當疲軟無力,更別說飚到200kh甚至更高的速度。
刻度表上的最大速度,不過是廠家內部在試車臺上,用空車測試出來的速度而已。
真要在平時駕駛跑這么快,那距離車毀人亡沒多遠了。
但實際上……
受制于路況、法規,加上車輛性能,司機就算腳踩進了油箱里,也不可能讓家用轎車,飚出200kh及以上的速度。
此時此刻。
兩個飛行員,內心是有些緊張的。
已經將油門推到底,發動機瘋狂咆哮。
航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不斷減少,戰斗機機身都出現了劇烈的顫抖,感覺隨時都像是散架了。
飛機如此,汽車也是如此。
速度達到一定極限,還要進一步提升速度,便只能讓發動機超負荷工作。
發動機會更加抖動,噪音會明顯增加。
而相比于汽車,戰斗機面臨的環境還更加惡劣,會面臨很強的空氣阻力、承受劇烈的空氣摩擦生熱。
不過……
為了追擊目標,也顧不上了。
可結果……
還是不如人意。
斜向追擊過去,機載相控陣雷達和光電紅外感應設備,依然毫無反應,并沒有探測到。
但基地卻通報,地波超視距雷達探測到那兩個高空高速目標,與這兩架戰斗機的距離正在拉近,有可能會遇上,讓兩名飛行員注意目視觀察。
目視?
兩架戰斗機進一步拉開間距,飛行員都瞪大了眼睛,也沒啥發現啊!
該不會是地波超視距雷達,有性能缺陷,探測錯誤了吧?
……
而另一邊。
兩架禿鷲戰機,利用更先進更強大的無源探測手段,早就發現了兩架戰斗機。
他們之所以突然急轉,便是為了繞開它們。
畢竟再牛逼的隱形技術,可以欺騙雷達掃描、蒙騙紅外探測,還沒辦法做到光學隱形。
也就是在近距離上,讓人類的眼睛都看不見。
所以,保持一定距離,有利于它們隱匿行蹤,避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