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妃二人這會兒氣氛十分融洽,兩個人都不是多話都人,安靜坐在那賞景,自也有一番妙趣。
等到晚膳時,謝婉凝看到那一盅奶白色的山藥鯽魚湯,不由笑容更盛:“多謝陛下關心,臣妾實在是太開心了。”
蕭銘修看著她笑容明媚的臉,竟然有些臉熱,他微微偏過頭去,只說:“好好用膳。”
這一日蕭銘修或許是善心大發,一整晚都沒折騰她,就安安靜靜抱著她睡了一夜,氣氛卻是平日里少有的靜謐。
等到早晨起來,謝婉凝把他伺候走去上朝,這才松了口氣,同謝蘭念叨:“這要是天天來,還不得累壞我。”
謝蘭慈愛地幫她順發,安慰地說:“陛下昨日來,定是知道您身體不適,擔心你才過來瞧,能有這份心,已經殊為不易。”
可不是十分難得嗎?一個坐擁三宮六院的帝王,他能對她用了心,已經是她的福氣了。
謝婉凝雖不奢求什么恩愛永不移,卻也覺得同陛下這般相互信任、相敬如賓地過下去,沒有什么不好。
她從來就沒奢求過什么一生一世一雙人,也不覺得轟轟烈烈的山盟海誓那么動人,只要平安到老,便已經是她所認為的幸福了。
之后的日子便又平靜下來,直到八月二十的時候禮部、吏部會同宗人府才出了秋獵隨駕的名單。
景玉宮不說是頭一份瞧見名單的,也絕對比旁人早,當看到上面韓淑女的名字時,她難得笑出聲來:“靈心宮那一位,指不定正大發脾氣呢。”
可不是嗎?滿宮里的主位們,也就靈心宮的德妃娘娘、從來不愿意出宮的賢妃娘娘和兩位需要照顧小公主的嬪娘娘要留在宮中,其他的主位和下三位的小主們,挑挑揀揀,也去了七人,數量不算少了。
這一次是秋獵,東安圍場的條件不如玉泉行宮好,太后自然是不去的,是以德妃便理所應當留下來伺候太后了。
誰叫她是太后的親侄女呢?這是多么大的殊榮啊。
這份名單,其實還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謝婉凝仔細看著,腦中回憶著這些宮妃的身世背景,一邊還在分析。
除了她,四妃里的宜妃是要去的,這次陸首輔和其他兩位閣臣要留守京師,宜妃就一定要去東安圍場。
剩下的端嬪和順嬪都要去,主位妃就占了四位,剩下的小主里位分最高的是賢妃宮中的云昭儀,其次是德妃宮中的班婕妤,位分最低的是德妃宮中的韓淑女。
兩位嬪娘娘都是潛邸時的老人,蕭銘修從來都很給臉面,云昭儀的父親是禮部員外郎,最近正要操持年底選秀事宜,算是得用近臣。
而班婕妤的出身就比較厲害了,她是大楚屬國南陳的宗室郡主,因南陳國力弱小,她本人又不通大楚官話,因此年初進宮時封了婕妤,謝婉凝估摸著來年新年,她的位分也要跟著升一升。
到底也要給南陳臉面的。
剩下的最后一位韓淑女,她是運氣好,父親恰好是東安圍場的屬官,官職不高,卻恰到好處。
這么巴拉一圈,蕭銘修還真是從不在女人身上浪費國力,便是帶著后宮去秋獵,也不帶沒用的人。
謝婉凝伸出纖纖玉指,在韓淑女的名字上點了點,轉頭跟謝蘭道:“難怪她那么急呢,怕陛下不記得她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