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下設科技司、工業司、建設司等分支機構,負責基地工程建設、科技研發、各類工業設施恢復等事務。
高曉梅被委以重任,出任工部部長一職。
嚴格來講,高曉梅其實并不適合戰場廝殺,她更擅長管理,前番主導景湖的物資搜集工作,就完成的很漂亮。
而且現在基地人才濟濟,并不缺她這樣一位力場掌控者,反而是放到工部更能發揮高曉梅的特長,也是陳留安插的一名重量級心腹。
最后就是內政部,下設物資司、財政司、商業司等分支機構,負責除吏部以及工部之外的其他政務,是一個超級機構。
毫無疑問,許友云許主任,將出任內政部長一職。
四位部長中,既有陳留嫡系,又有中立的老人,也有軍方代表,加上前基地三巨頭之一,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
至于部長之下的十幾位司長人選,其實也是引人矚目的對象,比如王峰,依舊擔任軍情局長一職。
其余司長,要么是療養院老人,要么是原潦城基地官吏。
至于李雪麗、沈青、吳姐、肖文等陳留親信,則被一一安插進各個部門,出任不太起眼但又非常關鍵的職位,織就一張人事網絡。
這等于是陳留給了他們一個歷練、成長的平臺,至于將來能否堪當大任,更進一步,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除此之外,臨管會還設立了洪城研究院,李教授出任院長一職。
因為潦城基地時期就已經有各種類似機構,招募了一大批基礎小吏,因此,臨管會的架構一定,立即就能運作起來,暫時還不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
這就是基地的好處了。
如果僅憑陳留帶著景湖單打獨斗,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湊齊這樣的班底。
…………
機構定下來之后,就可以做事了,擺在基地面前的有三件大事。
其一,核心區城墻設計與建造,由工部全權負責。
陳留劃定的核心區只占青云區的五分之一,面積不到十平方公里,即便如此,城墻周長也達到十幾公里。
想要建起來,絕非易事。
鑒于潦城之戰的血淚教訓,新城墻至少要高十米,寬三米,還要設計城垛、碉堡、射擊平臺等一系列附屬設施。
具體的設計方案,還得讓建筑設計專家拿主意,原則是,以古城墻設計為參照,結合尸群跟異化獸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其二,洪城的全面清理與恢復。
除了核心區的清理,整個洪城也要進行大清理,別的不說,散落各處的尸體都得處理掉吧,否則怕是要瘟疫橫行。
一些能用的物資跟設備,也要抓緊時間清理出來。
要知道,很多設備是很精貴的,不好好維護保養,立馬就會壞掉,而以末世的工業水準,這些設備一旦壞掉,基本就不可能再生產新的。
整個工業體系,幾乎全部被摧毀。
這就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參與,兵部負責清理零星尸群跟異化獸,內政部負責物資搜集、分類與儲藏,工部負責設施恢復與重建。
其三,糧食搜集。
潦城基地的儲備糧已經消耗的七七八八,眼看寒冬就要來臨,荒野也是越來越危險,搜糧工作刻不容緩。
甚至可以說,是目前最急迫之事。
不要忘了,整個基地可是有二十多萬人啊,每天的糧食消耗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有糧,才能填飽肚子,基地才會有秩序。
否則一切皆休。
此事也需要兵部跟內政部的通力配合,發揮基地的軍事力量以及人員優勢,將方圓百里,甚至是更遠的糧食一掃而空。
糧食,是怎么都不嫌多的。
做好這三件大事,基地基本上就能走上正軌了。
好消息是,基地除了江川軍,還有二十萬普通人,他們可不是累贅,將在城市清理、糧食搜集、工程建設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除了簡單的體力勞動,他們中的很多人可都是各方面的人才。
定下大框架之后,具體的事情陳留就不再插手,讓四大機構放手去做,他的注意力再次轉移到軍隊整編上。
毫無疑問,江川軍才是基地穩定的基石。
如何將這支軍隊調整到位,使其更加契合基地的發展,同時深深烙上陳留的個人印記,才是陳留要考慮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