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異變,正忙著大掃除的陳留也注意到了。
不止城外綠草如茵,那些雜草連城里都不放過,逼得基地幸存者在大掃除之余,還得進行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鋤草行動。
連根拔起,種子都不留下的那種。
但也只限于此了。
剛熬過寒冬,基地百廢待興,臨管會正忙著制定重建計劃,并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荒野。
至少目前有城墻阻攔,基地還是安全的。
這個時候,凜冬前,陳留主張將城墻修建到位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任荒野如何變化,我自巋然不動。
整個重建計劃,大致分為兩大板塊。
其一,延續凜冬前的基地改造工程。
坍塌的公共食堂、廁所、浴室等公共設施還得抓緊時間修復,這是已經被驗證過的有效政策,沒有改變的道理。
城外的農墾同樣要繼續。
不管野草如何瘋長,都是一把火的事情。
如果不夠,那就放兩把。
焚燒之后,草木灰正好作為肥料,提升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相對固定的,眼下荒野植物瘋長,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透支土壤肥力。
不可持續。
植物想要繼續瘋長,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它們的根系不斷向地下延伸,抓取更深處的土壤肥力。
或者根系進化,提升營養元素吸收效率。
無論哪一種,對人類重新馴化農作物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越早將雜草清理干凈,越能消除隱患。
為了將行尸、異化獸擋在農田之外,基地決定,第一期先劃出十萬畝農業區,在外圍拉起五米高的鋼絲網圍擋。
脆弱的鋼絲網雖然不能真正攔截行尸跟異化獸,但可作為一種預警設施,能夠極大地減輕城衛兵團的邊境巡防壓力。
農業區具體如何規劃,又是一個問題。
為此,臨管會決定,在內政部增設農業司,專門負責農業區的規劃、種植以及日常維護等事宜。
農業板塊,算是有了對口機構管理。
除了郊外的農業區,地底世界的大型農場也不會荒廢,而是繼續使用,更是開展農業研究的試驗田,同樣劃歸農業司管理。
其二,設立一批企業,盤活基地經濟。
肅清外患之后,臨管會的一項重點工作就像加強基地內部建設,首先一點,就是徹底砸碎大鍋飯。
之前的糧票、肉票體系不僅不會瓦解,基地的經濟學家們還會以此為基礎,構建體系完備的貨幣體系。
在新的貨幣體系中,除了各種票子,晶石將作為一種硬通貨,其價值以及左右,類似于古代的黃金白銀。
建立貨幣體系,是建立市場的前提。
而建立市場機制,又是發展經濟的大前提。
兩者環環相扣。
企業作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自然也不能缺席,除了之前成立的《洪城建工集團》,接下來,臨管會還將組建一系列的公司。
比如,農業司將組建《洪城農墾集團》,目的正是將行政管理跟具體的運營分離開來,提升效率,避免監守自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