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獲得優待的,估計就是為數不多的新生兒了。
三年凜冬,很多孩子因為抵抗力差,沒能熬過去,不幸夭折,可也有新生兒降生。無聊的年輕男女,在無聊的冬日,有著用不完的激情。
一旦保護措施沒做到位,就可能導致意外懷孕。
大部分女性都會選擇墮胎,不愿讓她們的骨肉降生到這個沒有希望的世界,可也有少部分人把孩子生了下來。
對此,基地根本無法做到無動于衷,只能把這些嬰兒接到空調房安置,就算如此,熬過凜冬的新生兒也不到一半之數。
他們,算是基地第一批新人。
凜冬過去,在陳留指示下,這些新生兒依舊獲得額外照顧,其父母被優先安排工作不說,還會有額外的食物補助。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凜冬結束,等到生活重新安定下來,走上正軌,陳留估計,基地會迎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生兒降生高峰。
基地雖然不鼓勵生育,卻無法阻擋人類的繁衍本能。
活下來的普通人中,九成以上都是年輕男女,再算上軍中戰士也有成家的,自然會想著繁衍后代,以為慰藉。
另一項數據調查,則顯得有些殘酷。
據悉,年輕女性更希望跟異能者結婚,不為別的,按照血脈理論,異能者的后代更容易覺醒天賦。
這雖然沒被驗證過,卻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
普通人更是如此。
她們自身沒能覺醒,吃足了苦頭,當然希望生育有天賦的后代,成為將來的生活支柱。
這是人的天性使然,誰也無法阻擋。
就算是異能者群體,那也是有高下之別的,元素系比**系更受歡迎,高等級異能比低等級異能更受寵。
很現實。
距離末世爆發已經過去三年,異能者群體也出現了不一樣的變化,其中的一些規律被總結出來。
最讓人揪心的是,人們赫然發現,異能者跟異能者是不一樣的。
這里指的不一樣,既不是異能種類,也不是異能等級,而是異能者本身的資質,或者理解為血脈濃度。
資質高低,直接影響到異能者的成就上限。
一些異能者在九星覺醒者階段足足呆了三年,無論如何都無法凝聚氣旋,這絕不是用智商、毅力等東西能解釋得通的。
基地調查過,這些無法凝聚氣旋的異能者,其要凝聚的氣旋并不復雜,可詭異的是,每次即將凝聚成功時,就突然潰散,功歸一簣。
失敗三次以上,再凝聚的時候,丹田已經脹痛不已。
超過三次,基本就廢了。
意味著這些異能者一生的最高成就,只能維持到九星覺醒者水準。
這很悲哀。
目前,誰也無法解釋這一現象,血脈知識中也沒有相關內容。
這些倒霉蛋,自然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一句“資質不佳”,徹底將他們打入地獄。
這樣的情況可不僅出現在覺醒者階段,到了成長者階段更甚,很多九星成長者就是無法開辟氣海,難有寸進。
據統計,在覺醒者階段,無法凝聚氣旋的異能者占比在10%左右,而到了成長者階段,這一比例突然上升到40%,占了一小半。
就算統計人數有限,比例不準,可也差不了多少。
直到這時,人們才猛然意識到,原來異能者跟異能者真的是不一樣的,像陳留這種一路順利晉升的,已經可列入資質優異序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