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遜沉吟出聲。
“將軍心中不是早就已經有了答案了嗎”
中年文士扇了扇手中的羽扇反問出聲。
“知我者,子良也。”
齊遜拍了拍了中年文士的肩膀往遠處走去。
“傳本將令,駐守上黨”
低沉的嗓音在場中響起。
翌日,
晨時,
“呼”
齊遜在盆地中央環顧四周平疇綠野,
一望無際,好不叫人氣暢。
四周兵卒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安營扎寨,上萬兵卒已經開拔往遠處的谷口而去。
“齊將軍”
身后有一中年文士躬身開口道。
“子良,你來了。”
“昨夜之事,謝了。”
齊遜沒有轉身依舊是遙遙望著朝陽郡的方向,下意識眉頭皺了起來。
“不必,子良不過順水推舟罷了。”
中年文士暗自想到,便是自己不說同樣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不過是借自己的口罷了。
“不過,子良心中倒是有一個疑問,齊將軍昨日似乎和往常用兵大有出入,若不是日日追隨在將軍身邊都怕要覺得是換了個人一般。”
中年文士含笑道。
“子良,本將已經五十有余了。”
齊遜轉身看著意氣風發的中年文士長嘆一口氣。
“齊人皆知,我齊遜用兵穩重,為人謙和,剛好符合國君出征前定下的策略,拒鹿郡一戰乾國三十萬兵卒盡出,老夫敗了也在意料之中,二十萬齊國兵卒換十萬乾國兵卒也不虧。”
“老夫也曉得退守朝陽郡是最穩妥的法子也是老夫平日的風范,可還不夠啊,若真是退守朝陽郡便將主動權交到了乾軍手中。”
“算算年紀,這是老夫最后一次打仗了。”
“老夫也想為我大齊開疆拓土,青史留名,本將老了齊家子弟又無甚大才,潑天大功,不會引起陛下猜忌,反而會為我齊家留下恩澤”
“混個世襲罔替的侯爺也是極好的。”
“此戰過后,本將自然會向國君請辭。”
“不過在這之前這一仗還得勝了再說”
齊遜說完負手離去。
中年文士看著老邁的背影苦笑搖頭。
陽谷關前,
“全軍歇息”
“派遣一營人馬就地取材,制造簡易云梯,各類攻關器械”
“明日午時三刻,破關”
白起騎在高頭大馬上望著遠處的陽谷關沉聲道,身后數萬風塵仆仆的涼州輕騎駐馬而立,后方還有兵卒源源不斷的趕來。
“諸總兵,何在”
“末將在”
諸元奎單膝跪地抱拳道。
“你麾下兵卒甚是悍勇,著八百人為死士先行扣關可行”
白起沉聲道。
“自無不可。”
諸元奎抱拳道,面色卻是欲言又止。
“諸總兵不必拘謹,有事便說。”
“白將軍,莫說組建死士,便是讓諸某身先士卒也絕無二話。”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