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嫠婦鰥夫油鹽不進。”
“死都不怕,下官也沒有法子。”
“那就跪著勸”
“既然是孤寡老人那就當做兒女來勸”
劉長春擲地有聲道。
“可”
“就算是你們一人認一個爹娘也得把人給我全須全尾的帶出城去,外人不好相勸,可當兒女的總能勸得動了吧”
“一人一戶務必完成”
劉長春一字一頓道。
“吱呀吱呀”
說完后
劉長春邁步入小巷推開一戶破落的院子,
入目是衣衫襤褸的老嫠婦正在費力的打水,衙門戶籍中記載自家男人年輕時候病死了,往后余生四五十年便終生不嫁甚至一度要給這老嫠婦立貞潔牌坊,這老嫠婦性子是出了名的倔強也是劉長春最大的難題。
青城縣是這老嫠婦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如今大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想要勸她背景離鄉,無異于比登天還難。
年紀大了的人,本就不愿意離開,孤寡之人更是如此,本就經不得顛簸,何況若是路途中死在他鄉便是落葉歸根都做不到。
“王婆婆,大劉來看您了。”
劉長春接過老嫠婦手中的水桶很是自然的給鐵鍋中蓄上水,連帶著給灶臺孔里添上柴火,鍋中是上下翻滾的面條,白面在鍋中上下翻滾著,如同波浪一般。
“劉大人,使不得。”
“這些粗活累活哪能勞煩您動手。”
老嫠婦擦了擦渾濁的雙眼看清眼前人后,
連連擺手。
“不礙事。”
劉長春擺了擺手。
“劉大人,您吃了沒”
那老嫠婦望著鍋里翻滾的白面問道,
“王婆婆,今個您過生辰”
劉長春看清鍋中白面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經明了,這邊的傳統便是老人家過生辰的時候要吃上一碗長壽面,若是家中富貴的還能擺上幾十桌大辦一場,尋常人家也得坐上一碗長壽面,求個喜慶,討個吉利。
“對咯,難得劉大人記得老婆子的誕辰。”
“平日家中也沒個人腿腳不便。”
“就只能如此簡單一些,劉大人若是不嫌棄。”
“也將就著吃上一碗”
王婆笑容和藹道。
“不嫌棄,王婆哪里的話。”
劉長春從善如流,自己這個年紀的人,自然曉得對于老人家而言,最重要的是陪伴,說起來這王婆過個誕辰都沒個伴,也算凄冷。
破舊卻又收拾的極為干凈的小院中,
一張長條板凳上,兩人端著土陶碗,一邊吃一邊嘮著家常,劉長春哧溜哧溜的吃著面條,絲毫沒有著急的跡象。
“王婆,在城外可還有親戚”
劉長春將碗中的面條吃的半點不剩后,這才仰頭問道一旁的老婦人。
“哪來的親戚,嫁過來的時候娘家那邊就沒人了,至于夫家這邊的親戚,又沒留下個兒子,哪里去認”
王婆拍了拍腿,
言語中沒有太多的悲涼,
只余下淡淡的落寞。
“劉大人,今日來如果還是出城的事,也不必多提了,我這輩子不挪窩,死在外邊連個收尸的人都沒有,在城里死了,即便是當真死在院子里,也算落葉歸根。”
王婆神情不變,可眼底的光彩卻暗淡許多。
“王婆,并非如此。”
“而是大劉在城外給您尋了一個親戚。”
“親戚”
“自然”
劉長春在王婆不解的目光中將陶碗放到一旁,極為鄭重的走到王婆身前,膝蓋彎曲,竟是直接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