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
“殿下讓咱們這些百姓挺直了腰板”
老者不假思索道
“說起來你們讀書人不也是得了好處,聽說如今天下書冊已經到了紙價,往日那些買不起書的,都是成摞的往家里抱”
“若不是讀書完了,還得塞銀子才能舉薦做官,老朽指不定還要把自家積蓄拿出來,送自家孫兒去私塾長長見識。”
老者話音落下,
禍中的面片也好了,
孟夫子道謝后接過熱氣騰騰的面片湯,低頭的瞬間眼底那一抹笑意變成了憂慮,似乎這乾國和自己想象中大不相同。
“客官承蒙惠顧,七文錢。”
“哎呦,客官給多了,要不了這些。”
“多的,便算作老人家講這么多的茶水錢。”
孟夫子在桌上余下一錢碎銀子后笑道。
起身邁步,
腦海中依舊思緒萬千,自己對乾國的映像似乎還停留在李家坐天下之時,這才多少日子,便是市井百姓也有了那股子氣勢。
往后還不知道這乾國會成為怎樣恐怖的巨獸
“看樣子老夫的步子還得放快一些”
孟夫子低聲念叨著。
“閑人避讓”
“閑人避讓”
前方兩名紅衣黑甲的兵卒正從長街的另一端疾馳而來,馬術極好,一路上倒也沒有沖撞到路人,策馬走到城門處利落的翻身下馬,一人麻溜的將手中的漿糊刷在墻上,另一人將手中的榜文張貼好后并沒有離開而是默默地持刀駐守在榜文兩側。
“這位軍爺,這又是出什么事了”
“莫不是咱們殿下又做出什么驚天之舉了”
人群中有人問道。
“殿下是何等人也”
“便是說他只身殺入齊都,老頭子我相信”
人群中一地道的上京戶籍的老頭,顫顫巍巍的擠開人群湊了上來,還沒看清榜文,便聽到了周遭插科打諢的聲音,下意識的便回了一句。
“是也不是”
“這趟朝廷有新政下達。”
“不過章程是殿下和秦公定下的”
一旁駐守的涼州兵卒聽到百姓的聲響咧嘴一笑解釋道。
“開科舉”
一頭發花白的老學究不知何時湊到了榜文之前,揉了揉眼鏡后,看著上面的白紙黑字,怔神許久。
“朝廷這是要廢除察舉制啊”
那老學究喃喃出聲。
“科舉,科舉,考察經文,考察文章”
“這是要變天了啊”
老學究話音剛剛落下,便炸開了鍋。
并不是那些湊熱鬧的百姓,
而是素來自持穩重的文人墨客,
當廢除察舉制的話傳出之后,老學究再度回身望去身后竟是擠滿了身穿長衫儒袍的讀書人,而那些百姓,乃至于膘肥體壯的漢子都被擠到了外邊,一個赤紅著眼睛望著那榜文,這一刻爆發出來力量讓所有人為之側目。
“從“孝悌力田”至“光祿四行”這察舉制已經傳承千年有余,如今朝廷竟是要一朝廢除,就怕壞了國之根基啊”
那老學究仰頭吶吶的望著天,竟是有些不知所措,仔細看去便是身子都在打顫,自己讀了一輩子的書總想著能夠得到有舉薦資格的官員看重,甚至于不惜認下了許多干爹,干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