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皇帝在位十六年,雖無大功,但也算得上是守成有余、兢兢業業,堪稱大魏五代帝皇中最勤勞者也不為過,而且為人仁義,自為帝至今,不曾殺過一名讀書人。
深得魏國四海民眾愛戴。
大魏右相李子淵來到‘宣政殿’中,向大魏皇帝行禮過后,便將手上的奏章呈現給他,緩緩開口道:
“按照鐘相建議,微臣已將此番各路勤王軍所需糧草湊足,此外,敵國先鋒雖然退去,但是其后援部隊,一直在源源不斷的往京城這邊運輸。
大概近幾日內,很有可能會對京城有大動作,但是依照城內布防兵力,最起碼也可堅守三四日左右,屆時,最少也會有一路勤王大軍來到,以解京城燃眉之急。
此外,因國難在即,北方多地都已經出現饑荒、囤糧、哄價等問題,微臣已按照陛下意思,派遣吏部官員調查各處地方官,吩咐戶部首先不惜一切代價賑濟災民與聯合各地商戶共同抗災,最大限度盡量避免災荒之后鬧民亂。
北地的問題,經由各部商議,決定以南方富庶之地籌集金銀拯救。”
大魏皇帝聽到李相說完之后,頭也不抬,專心致志的批閱奏折,低頭喃喃一聲,“各地災民以及來到京城的淪陷城鎮百姓,要妥善處理,這點你全權負責,還有,楚國退軍以后,你要做好談判準備,這仗不能再打了。”
李相一愣,微微點頭。
大魏皇帝批閱了幾張奏折之后,抬頭看了一眼仍然站在原地的李相,不動聲色的問道:“還有事?”
李相當即跪倒在地,聲音顫抖道:“臣…有罪!”
“李相為國操勞日久,何罪之有?”大魏皇帝依舊不動聲色。
李相緩緩開口,將今日與九皇子所談,稍加潤色,省略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話語,講給了大魏皇帝聽。
大魏皇帝放下手中的筆桿,面色平靜,道:“說說你的真實想法吧。”
李相身軀顫抖一下,皺眉間思緒略微掙扎,最終呼出一口濁氣,道:“臣,想助大皇子一臂之力!”
說出這句話,他已經考慮到了所有后果。
大魏皇帝聞聲突然咳嗽兩下,面色剎那間如充血般紅潤,他道:“好,但是老大的勝算不是很足,你依然要做好準備,朕,不會偏袒任何一個兒子,只有在殺戮爭奪當中脫引而出,才可配為將來大魏之主。”
“陛下不怪罪為臣?”李相反問道。
大魏皇帝搖了搖頭,道:“朕的身體每況愈下,怕是撐不了幾年了,如果老大真的有心爭上一爭,朕可以給他一個機會,這樣也方便朕在將來給他謀一條出路。”
李相問道:“陛下不看好大皇子?”
大魏皇帝道:“天時地利人和,老大都不占,怎么能贏?難不成你要朕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除太子?你覺得可能嗎?而且,即使朕百年之后,思來想去,也找不到他能贏的一絲機會…
所以,朕才讓你做好準備,你是朕一手提拔上來的大臣,朕不想你晚年遭罪。”
李相聞聲,感激涕零道:“臣,知道了。但臣,想試試。”
大魏皇帝平靜點頭道:“告訴朕,為什么如此看好老大?”
李相直言不諱道:“微臣有個直覺,大皇子將來若是為大魏之主,必使大魏雄霸五國,奠基大魏霸主之路。”
大魏皇帝笑了笑,揮了揮手,李相明意,徐徐退去。
待李相走后,大魏皇帝的眸子里,有寒光閃爍,“朕雖有疾,但還未死,可你李子淵,已然半截身子入土了,還不想方設法明哲保身,去挺老大?他…能有什么勝算!
爭吧,朝堂局勢越亂,朕…便越容易蕩清寰宇。”
李子淵出了宣政殿的那一刻,身板挺的筆直,眸里似都閃爍著異樣光彩,他抬頭望向黑幕中一輪明月,似乎看到了大魏的明天,是那樣的清而明。
他走了兩步之后,轉身看向宣政殿,喃喃一聲,道:“陛下,您終究是老了,這天下,早已不是你我的天下,而是年輕人的天下。
大皇子,但愿您莫要讓老夫失望,如果您真的能夠完成你所言那般,老夫即使以這腐朽之軀,也能將你抬到那個位置。”
李子淵賭對了。
他賭其實皇帝陛下早就知道九皇子來到丞相府。
而且相府當中,有皇帝陛下的耳目。
既然如此,倒不如一切坦白,反正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一切后果,都取決于當今陛下的態度。
摸清這一點,李子淵更有信心,助大皇子趙長青爭取龍位寶座。
然而,趙長青現在都不知道,無聲無息間,居然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這就是所謂的啥也不干,躺贏?
翌日清晨。
趙長青睡了一個好覺。
今日陽光明媚。
今天也是他上任的第一天。
六科給事中,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相當于現在的監察部門。
被譽為最有實權的言官。
新官上任,他準備要燒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