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皇帝也很高興。
滿朝文武,至少都沒了前幾日悶悶不樂的表情。
今日的朝會沒有白開。
解決了兩大難題,即對敵國大的戰略與如何安排各路勤王大軍。
而其中,唯有趙長青難受、想哭。
嘴賤,真是嘴賤!
本皇子啥也不懂,還以為說錯話了呢,結果倒好,反倒贊同我的意見了?
也罷!
吃一塹長一智,待會回去之后,得好好縷縷思緒,這幾天總感覺怪怪的?到底怪在哪呢?
我已經明明很昏庸!很敗國了啊!
一定是自己的戰略出了問題,值得深思!
咦。
不對。
等等……
贊同我的意見好啊!
萬一我的意見使國力受損,昏庸值豈不是手到拈來?
對對對!
沒有萬一!我啥也不懂!我的意見一定是錯的!
哈哈!
開心!開心!
如果我的意見使勤王大軍慘敗,豈不是會收獲大把的昏庸值?
天呢,原來敗國如此簡單?
我可真是個天才。
下朝之后。
皇帝陛下特意將兵部尚書、軍機處大臣,議政處(內閣)大臣留下,而太子,也沒有退去,他有輔國輔政的權利,留下來也無可厚非。
皇帝不顧留下來的五六位大臣驚訝表情,問李子淵道:“你有將朕不愿打仗的想法泄露?讓大皇子知曉了?”
李子淵跪地道:“臣未有。”
皇帝聞聲皺了皺眉頭。
不足片刻后,突然大笑起來。
然后開口道:“這老大,果真精通兵陣之術,能將目前局勢了解如此透徹,而且應對起來所施措施也非常恰當好處,假以時日,必成軍中翹楚。”
有大臣不明白是何意,問起皇帝。
皇帝又道:“打仗這個東西,若非舉國之戰或已到不死不休的那種程度,其實都是拼個家底。
楚國大軍,長途跋涉來到我大魏,已然損耗眾多,我們若是直接將楚國打敗,這個自然很容易,只需要各路勤王大軍精誠合作,自然可期。
但是若想一勞永逸,我們只有源源不斷的消耗楚國國力,如何消耗?這便用到了老大的法子,防守。
我們依靠本土優勢,可源源不斷的與敵對抗,但是他們呢?從楚國到大魏,路程有多遠?物資送一次要多久?路程當中誰敢保證不出問題?
他們不會甘心退兵,因為他們沒有從戰爭中獲得巨大利潤,但是不退兵,就要和我們比國力比消耗,如此一來,大楚豈不是不攻自破?
而老大后來又說和談,怎么和?怎么談?無非就是趁敵兵堅持不住之際威脅他們要挾他們,以彌補此次戰役我大魏的損失!
此為陽謀!上謀!老大,心思縝密,是個帥才!”
皇帝一番話,使眾人醍醐灌頂,就連太子,都深深震撼在自己大哥的‘上善伐謀’當中。
接著,他們又一起商談,關于勤王軍駐扎一事。
若是趙長青此刻在這里,肯定會哭笑不得,甚至還會再次暈倒去讓趙子龍請御醫。
大皇子殿下啥也不懂,王公大臣們全靠腦補。
反正他就是藏拙,反正他就是知兵,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認真考究、仔細思量,因為看似沒什么營養的一句話,其背后定然有深意……
畢竟,大皇子能夠自污藏拙多年,而且還如此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他說的話,怎么能用常理度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