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把事情弄巧成拙了還情有可原,但今兒個什么情況?睡一覺莫名其妙打了一個勝仗?
這特么誰受得了?
以后這早朝高低是不能再上了。
容易犯心臟病。
每一次上早朝都給自己扔個炸彈,長久以往下去,最起碼也得被炸個烈士稱呼。
在那名太監念完通告的時候,大魏皇帝深深看了趙長青一眼,見他默不吭聲,心里逐漸有了一個不太成熟的打算。
在今早接到密報,淮南道、劍南道、隴右道三道勤王大軍均已快趕到京城,預計今日傍晚就可在城外安營扎寨。
配合蕭逾明的江南道大軍,總計四道三十萬可戰之兵皆已經到來,如此,京城之危算是徹底解除。
除了這四道大軍之外,嶺南道與‘蜀道’二地并沒有派遣大軍過來,原因是要密切防范南蠻之地趁機侵犯。
“諸位愛卿,昨日之戰大挫敵方銳氣,有功之臣不可不賞,但朕的意思是,在與楚軍戰后,統一論功行賞,諸位以為如何?”
大魏皇帝沉聲道。
文武百官沒有任何一個人反對,齊齊附和。
皇帝又道:“去城外請蕭逾明將軍過來。”
身旁太監聞聲而動。
約莫兩盞茶的功夫過后,才將蕭逾明請到崇德殿。
大魏皇帝在見到蕭逾明后,直接開口道:“愛卿昨日大勝楚軍,揚我魏威功不可沒,在與楚軍決戰過后,朕定會對爾等有功之臣論功行賞。
現如今,各地勤王大軍已至,但群龍不可無首,朕不知兵事,無法統御三軍,蕭將軍以為,這勤王大軍,誰可擔當領將之責?”
大魏皇帝現在只盼著蕭逾明這廝不要犯傻,自己這番話,有腦子的人都能猜測得到,話后深意是朕不想讓你擔當勤王大軍領袖,你最好不要毛遂自薦,不然會容易把朕惹毛的。
最好說個由圣上決斷是再好不過。
這樣也能在這件事情的決定上成就自己虛心納諫、善于傾聽的名聲,皆大歡喜。
最最關鍵的是,出了問題還能甩鍋。
但是蕭逾明這廝卻沒有想這么多,即使想多了,也沒有往那方面去考慮,“回稟陛下,末將確實有個人選,可以擔當勤王大軍主帥之位。
此人,便是大皇子殿下!”
大魏皇帝聽后眉頭微皺,怎么他和朕想到一起去了?昨日剛來京城他不是還不看好皇兒的嗎?怎么今天又突然改變想法了?
莫非皇兒暗地里勾結蕭逾明了?
若真是這樣,皇兒不免太心急了吧?肆意發展黨羽,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眾大臣在聽到蕭逾明的回答后,也都各自表現出詫異的一面,昨日來這崇德殿里,還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詆毀大皇子,怎么今兒就向著大皇子說話了?
這變臉比翻書還快!
武將要是學會妥協二字,比文官都會搞政治。
別管趙長青了。
他聽到蕭逾明的話后自然是很懵逼。
都懵逼到合不攏嘴的境地了。
讓我做勤王大軍統帥,這是認真的嗎?
看著蕭逾明這么認真的表情,應該是認真的吧?
他就不怕我把勤王大軍全坑了?
肚子里打得什么主意?
不會是要坑我吧?
蕭逾明見到文武百官的詫異表情后,認真解釋道:“末將請大皇子殿下任勤王大軍統帥一職,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末將所呈上的戰報中也有寫到,昨日若非大皇子殿下未雨綢繆之計,定會讓敵軍陰謀得逞。
而殿下的未雨綢繆之計,便是讓末將在城外扎營,殿下通過懸掛在北城門上的敵軍頭顱為誘餌,誘使敵軍一步步進入我軍全套,方才有昨日之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