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天死了。
秘不發喪。
魏軍陣營里,目前無人得知項南天已經去世了的消息。
由此,雙方也度過了比較太平的七天。
這七天里,項南天的尸體已經發臭了,但是肉身還沒爛,蓋因那三位陸地神仙的前輩利用天地靈氣,維持他的肉身不壞。
項南天的營帳外,也掛滿了臭魚干,對外說是他想吃魚了。
趙長青在這七天里可是等的心急如焚啊,整整七天了,這仗到底還打不打啊!
他現在也不往城頭去了。
天天就待在勤王大軍的陣營里。
天天就期盼著一覺醒來,楚軍就殺到眼前了,他有各種保命手段,自是不懼楚軍真的殺到跟前,相反,他很期待這種局面發生。
關鍵是…楚軍特么的在搞什么鬼?七天了還沒有恢復元氣?
都怪那個蕭逾明,明明已經長得很帥了,還那么會打仗!
這誰受得了?
不行,得找個由頭將蕭逾明支走,不能讓他繼續待在這里了。
趙長青并不清楚,在這一日,魏國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代表楚國前來商議和和談事宜的和平使者到了,二是魏國南方的那些力大無窮的蠻子又搞事情了。
他一覺剛醒來,就被大魏皇帝派遣的太監叫到崇德殿去了。
按照以前他的秉性,如果不是朝廷來硬的,或者不是自己想去,那么他是肯定不會去這種早朝會議的。
今天此去,是有事,那便是上奏自己的父皇,將他趕到魏國南方去,那是全國上下最貧瘠的地帶,也算是給蕭逾明的一種懲罰吧!
這次朝會,滿朝文武都在,正是要商議那兩件事情。
趙長青進了崇德殿后,不等大魏皇帝和滿朝文武開口說話,他便是已經迫不及待道:
“啟稟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他進殿之后,心情郁悶至極。
因為他看到殿內每個人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的表情,就跟過年似的,不高興也得裝高興,不累么?再說,這也不是過年,啥事就值得這樣高興呢?
難不成是蕭逾明前些日子打得一場勝仗?
就那件事,值得你們高興這么多天?
大魏皇帝此刻也是極為高興的,雖說那兩件事中有一件事情是不好的,但相較于楚國主動和談,那件事情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他聽到趙長青居然有奏,當下感到好奇,便命他說出來。
趙長青當即開口道:“父皇,目前楚軍連遭大敗,已經當做縮頭烏龜,不敢來攻了。所以兒臣提議,可將蕭逾明蕭將軍調往蜀山一帶,去鎮守那里的蠻人。”
文武大臣以及大魏皇帝一聽,心中都在猜測,他是如何知道蠻人去攻蜀道的?
可能他有他的渠道吧。
也有可能是大皇子對戰爭這個東西很敏感。
總之都以為他知道了。
既然知道蠻人來犯,那么他推舉蕭逾明去蜀道,肯定是深思熟慮過的,或許,由蕭逾明統領大軍抵抗侵犯蜀道的蠻賊,是絕對可行的呢?
反正現在除了大皇子,魏國境內,再無掛帥之才,可大皇子自幼身體虛弱,又有動不動就昏厥的毛病,能受得了一路前往蜀地的顛簸嗎?
而且他貴為皇子,乃是千金之軀,蜀地那貧瘠之地,大皇子能夠忍受嗎?萬一又暈倒了,楚國或者其它國家再度發難怎么辦?
所以,歸根結底,大皇子不能離開京城。
他不能離開,蕭逾明可以啊!
大魏皇帝心中想的也是如此。
前些時日寒門出身的蕭逾明打了一場勝仗,他高興不已,倘若這一次蕭逾明依然能夠打贏一場勝仗擊退蠻族,可又是大功一件啊!
到時候可以火速提拔蕭逾明,讓他入主中樞,協助兩位丞相以及六部尚書共同管理國家大事,在一定基礎上,又為抗衡世家大族增添了一份中堅力量。
假以時日,一定可以慢慢扭轉世族操控朝廷的局面。
就這樣辦!
“皇兒所言有理,就讓蕭逾明去蜀道吧,讓他率領本部大軍,即日起趕赴蜀道,一路招兵買馬,能召集多少大軍,就看他的本事。”
大魏皇帝對蕭逾明很有信心。
趙長青欣喜若狂,本以為要費一番周折,才能將蕭逾明趕到蜀道,沒想到這次父皇居然如此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