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二人將這次刺殺都不由自主的默認為是楚國下的手了。
因為事情絕對不會這么巧,在自己剛剛遭遇到刺殺,便就是傳來了楚帝遭遇刺殺的消息。
他們猜測,這是楚帝怕魏國查到他的頭上所故布的疑局罷了,而且,楚帝的這個做法足以證明,他心虛了。
趙長青瞇了瞇雙眼,向諸葛亮說道:“為什么楚國想要殺朕?朕在三帝會盟之前,就跟楚國合盟,而且在晉國攻打楚國的時候,還派兵前往楚國,朕也從未表達出想要對付楚國的意思,他們倒先安耐不住了。
在三帝會盟之前,朕得知,楚國讓羋月想辦法離間朕與晉國之間的關系,看來楚國在經歷幾場大敗之后,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溫順,楚國,有的是歪門邪道,不得不防啊!”
諸葛亮開口說道:“陛下所言在理,楚國狼子野心,他們有足夠用的理由借刺殺一事,使我們與晉國生惡,其目的無非就是坐山觀虎斗,坐收漁翁利罷了。”
趙長青想了想,笑道:“那我們便將計就計,將這件事情的影響迅速擴大,最好讓天下人都知道,晉帝不惜公然毀掉三帝會盟的初衷,派死士刺殺于朕,若是這件事情讓天下人都知道了,他們就會率先了解道晉國的卑鄙手段。
將來我們即使是將晉帝殺了,也是晉國做錯的事情在先,等殺晉帝的事情若是讓天下人知道了,他們也不會先怪罪于我們,而是先說晉國的不是,再不濟,也會想到晉國不仁在先。這事經過楚國這么一摻和,我們已經在理了。”
諸葛亮有些憂心,他說道:“萬一晉國也向天下人說,之前的那兩場刺殺都是我們魏國安排的呢?”
趙長青笑道:“我們是戰勝國,干嘛還要做出刺殺敗國之君的事情?而且晉帝又沒有證據,這件事情從根本上就站不住跟腳,我們沒什么好怕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先按照朕的吩咐去做吧。”
諸葛亮作揖道:“是陛下。”
魏國將這次行刺的刺客送到了晉軍大營。
晉帝在得知這件事情之后,急忙出了自己的營帳查看。
同時也是看到了那枚監察院的令牌。
晉帝向身邊心腹大臣們說道:“這確實是監察院的令牌無疑,但是監察院一直是掌握在朕的手中,誰敢冒著這個風險去刺殺魏帝?而且還將這種令牌隨身帶在身上,此事不一般,看來是有人故意嫁禍給我們晉國。”
那大臣不解問道:“陛下,這枚令牌乃是監察院統領一職的人才會擁有,而且數量極少,誰能夠拿到監察院的令牌去做這種事情呢?”
晉帝閉上雙目,待晉軍士卒將那些刺客尸首處理完之后,他才說道:“你以為監察院就是鐵桶一塊兒?讓監察院自查吧,也給他們留點兒顏面,這件事情,必須要在三帝會盟結束之前,給魏國一個交代。”
他身邊的心腹大臣作揖說道:“是,陛下。”
接下來的幾日,三國間都是相安無事。
但是三個國家的皇帝都是遭遇到了刺殺這件事情,迅速傳遍在了天下的各個角落里,讓天下人都震驚了。
不少人都覺得,這次刺殺三國皇帝,很有可能是唐國跟宋國下的手。
但是他們這兩個國家的首腦很快就給天下人一個答復,那便是,他們并沒有參與有關三帝會盟的任何事情,至于刺殺一事,更是無從談起。
不過不管天下人怎么議論,這事和唐國與宋國有什么聯系,反正晉帝的名聲在天下人的嘴里已經完全是臭掉了。
本來對于天下人來講,三帝會盟是一件好事,最起碼可以讓各國間都能享受一段和平,但是你晉國居然有刺客行刺人家魏帝,這就有些過分了。
三帝會盟與今日正式開始。
先是代表各國的大臣們在一起商談。
第一天,他們的任務就是統計一下自去年以來,各國參與戰爭的傷亡部分。
不是不讓人賠款或者重新計較這些事情,而是讓大家心里都有一個逼數,將這些恩怨算一算,理理清楚,除去戰爭結束后的戰敗國賠款,看看誰還虧待誰。
將恩怨算清楚了,才能繼續談下去,否則三國里的眾人都懷著一種情緒在商談三帝會盟的事情,那么注定是談不好的。
魏國派的是諸葛亮。
晉國則是畢爭。
楚國是派遣的一位皇室成員,乃是楚帝的親弟弟。
今日談的還算融洽,眾人中并沒有發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趙長青不愿意去關注這些事情,反正到最后不論三帝會盟談成什么樣子,都沒什么用,因為晉帝只要一死,這個所謂的三國合盟,也便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