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殿的建成,將魏國整個民族的凝聚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拔高,可能現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民同心。
在魏國,趙長青就是信仰。
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們都信任的存在。
誰要是敢在京城里說趙長青半句壞話,無需官府出面,老百姓們的唾沫星子就會直接將他淹死。
兩殿的祭祀完成之后,趙長青便想著去楚國進行封禪的事議了。
目前,楚國的土地都已經被攻占了下來,而且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整改,讓楚國當地的百姓們已經漸漸接受了亡國的事實。
一切都堪稱萬事俱備,只要在楚國繼承封禪之后,繼承了當地的氣運,那么趙長青就是集兩國龍運于一身了,或可沖擊那個至高境界。
當然,這也只是他的幻想而已。
畢竟,古往今來,除了那幾位載入史冊被民間百姓們代代相傳的圣人以及目前已知的至高境界的天人外,幾百年來,便在沒有人步入過那種境界了。
按照道宮天機子前輩的說法,趙長青推斷出,是古法已經消失,而現在的法,無法接續前路,進而止境。
不然的話,光是憑借目前自己的戰斗力,沒有道理不能步入到那層境界當中。
宣政殿里。
群臣議事。
趙長青說出了自己想法。
說實話,群臣挺不愿皇帝又這樣一走了之,因為,自從陛下出征回來以后,還沒有坐鎮京都超過一年半載,他們擔心,再這樣下去,國內的政治局勢會有些不穩。
而且,就算是馬上皇帝,也不能這樣吧?
見群臣默不吭聲,趙長青的目光凝聚在諸葛亮身上,說道:“這事你怎么看?”
諸葛亮也是覺得這件事情無需這般操之過急,畢竟,楚國的土地就在那里,跑不了。
最近連年來的征戰,已經讓大魏多地的百姓入不敷出叫苦連連了,即使他們對皇帝沒有什么怨言,但終歸是一種隱患,相較于封禪,諸葛亮覺得,身為一名皇帝,而且注定是要成為千古一帝的皇帝,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他在聽到皇帝的問話后,僅僅只是思慮了片刻,便是作揖回答道:“陛下,微臣以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穩定各地百姓情緒,盡快恢復生產,使各地休養生息,至于封禪一事,什么時候都可以,沒有必要一定是現在。”
“穩定百姓情緒?”趙長青皺了皺眉頭,反問道:“這話是什么意思?”
諸葛亮如實回答道:“陛下有所不知,在您出征楚國之時,因國家要建運河的緣故,財政出現困擾,只得在江南各省道加稅,使南方各道百姓們的日子雪上加霜,最終無奈,微臣才想陛下提議,停建運河一事。”
到現在,這個運河還沒有恢復建造。
趙長青開口說道:“你是說,是要朕巡游天下,安撫各地百姓民心?”
諸葛亮有些喜出望外,但是表面的情緒卻控制的很好。
他最初的設想,就是讓陛下坐鎮京都一段時間,將國內的情況完全恢復正常之后在說封禪的事情。
可陛下說的那‘巡游天下’四字是極好的。
若是這樣做的話,肯定會讓各地的百姓們心悅誠服,不在有絲毫怨言。
到時候,等國家緩過來這個勁,在對他們減免稅收也為時不晚。
否則,萬一真積起了什么哀怨的情緒,這就會像是一顆種子一樣,扎根在魏國的腹地生根發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他直接對皇帝作揖回答道:“陛下,若如此,實為國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趙長青二話不說,道:“準了,擇日巡游天下。”
對于他來講,只要不一直憋在皇宮里,去那里都可以。
眾臣們聽到皇帝陛下要去巡游天下,他們覺得,諸葛丞相的這個建議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這樣的話,能夠在絕大程度上使國內局勢迅速穩定,不在人心浮躁。
這一次,對于趙長青來講,是窮游。
很簡單,國庫沒錢了,他不愿意自掏腰包。
諸葛亮他們根本就不會想到,就算是國庫的總銀兩在巔峰時期,都比不過趙長青私庫的錢財多。
后宮諸位嬪妃,趙長青只帶了曹蒹葭與太子趙弘慶。
一開始本來是想帶皇后的,但是考慮到,二圣必須有一位留在京城才可萬無一失,令自己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