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她最后一次見到趙長青了。
就此,李韻涵獨自一人,守著其父親的墳墓,在揚州孤獨終老,臨終之際,也沒有在見到皇帝陛下。
倒是曹蒹葭和原京城中的一些玩伴姐妹,來對李韻涵吊唁了一番。
后世當中,還根據這位一生未嫁的奇女子編寫了一段故事。
故事的大概內容就是說她與人皇趙長青有一段恩怨情仇。
老百姓們都愛看八卦。
尤其是平日里自己根本接觸不到的那些人的八卦。
趙弘慶在揚州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為他將來登上皇位做好了基礎工作。
畢竟,太子親自敬拜一代賢相,這件事情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
太子的美名,也從今天開始,在民間傳播開來。
趙長青很欣慰太子有這樣的成長,一開始就不會自持身份驕橫或者紈绔,長大了,只要引導的方向是正確的,這個人就不會太差,應該能做一位守成之君。
那個皇帝之位,自己是不可能坐一輩子的。
他很明確自己的目的。
只是想依靠這個皇位,來為自己的武道境界添磚加瓦,到了一定程度,走上超脫之路后,自然會舍棄這個俗世中的身份。
眾人只在杭州待了兩天便走了。
趙長青見了見王家人,看到老岳丈最近生活很得意,便起了敲詐的心思。
果不然,這次從杭州離開,足足帶走了一千萬兩銀子。
他們又到了嶺南道。
這次,重游嶺南道,讓趙長青確確實實感覺出了何謂‘天翻地覆的改變’,以往的嶺南道是貧瘠的,在這里,幾乎聽不到什么讀書郎的聲音,這里民風純補到被人蠱惑,但是現在,隨處可以在城中聽到朗朗傳來的讀書聲,和大街小巷中的拳拳報國之心。
這就是一種進步。
在王權教化之下,趙長青堅信,這里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好。
趙弘慶聽說過嶺南叛亂的事情,他問道:“父皇,聽說這里出現過叛亂,嚴重嗎?”
趙長青唉聲一嘆,說道:“平叛一役,不亞于發動了一場百萬級別的戰爭,因為死傷的大多數是平民,他們受到了蠱惑,被那些亂黨控制,那也是父親第一次感覺到濃濃的危機感,若不是后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之身,恐怕這件事情遠沒有這么容易解決。”
趙弘慶一愣。
他曾幻想過嶺南一代叛亂的復雜性。
沒想到還這么厲害,而且這話又是從父皇口中說出來的,十分可信。
看來,一場流民的暴亂,真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國家覆滅的導火索。
聽諸葛丞相說,若非當時是父皇親政天下,恐怕換做任何一位皇帝,嶺南的叛亂就會成勢了。
歷史上真正能夠做成馬踏江湖這事的,也唯有父皇了。
真的很欽佩他啊。
在大魏最為風雨飄渺之際力挽狂瀾,逆流而上,登上皇位,最終又經歷一系列事情,才能將皇位坐穩,如果換做是自己,可以做到這種程度嗎?
答案顯而易見是不能的。
拋出別的不講,就算是朝中的那些精兵悍將,也絕非是自己可以操控的了的,更別說效仿父皇當年輕而易舉的就將他們的兵權卸下了。
杯酒釋兵權,這可是一件足以流傳千古的事情啊。
就這么被父皇順其自然的完成了。
就算是換做自己的爺爺,也不可能吧?
聽諸葛丞相說,仁宗爺爺在世期間,各地的藩鎮兵力已經累計到一種可怕的程度了,只要稍有不慎,大魏就會陷入一種風雨飄搖的地步。
但就算是如此,又能如何呢?
還不是被父皇在京城一戰中全部打敗了。
父皇,就像是諸葛丞相說的那般。
比肩始皇帝的存在。
眾人只在嶺南待了七天左右,便就繼續趕路了。
離開嶺南的時候,嶺南一帶很多的老百姓們都趕來相送,足足有幾十萬人,全部跪在了城外的官道上,向皇帝表達出自己最為崇高的敬意。
趙長青也絲毫沒有吝嗇,賜給了嶺南一道牌匾,上書‘民風淳樸’四字。
就此,天下人漸漸談論起嶺南那邊的人的時候,都忘記了他們曾經聚集在一起叛亂的歷史,而是稱呼他們為淳樸之人。
嶺南一帶的百姓再次對皇帝陛下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