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歷完故土,趙長青便火速向楚地的原京城,現太安城出發。
趙長青要在這里舉行封禪儀式。
可是在路上,有一位錦衣衛的探子,從京城快馬加鞭一路而來,送來了一則消息,說是唐國正在集結軍隊,有意向端國展開軍事進攻。
這個消息很讓他吃驚。
他有些不明白,按理來說,目前四國應該團結合作,共同抗衡自己才對,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呢?
他們不是在一年以前,就締造了盟約嗎?當時四國同時喊起互不侵犯一致對外的盟約,怎么這才過去多少時間,一切就都發生了翻天地覆的改變呢?
唐國侵犯端國,今后還怎么讓天下人相信國與國之間的盟約關系呢?
各國百姓,都會人人自危啊。
趙長青問向那位來自于京城中的錦衣衛探子,說道:“丞相他們,可有什么意見?”
這位探子搖了搖頭,道:“丞相以及指揮使大人讓卑職來時,只叮囑給卑職一句話,讓卑職一定要轉交給陛下,說是,目前的國際局勢并不明朗,一切還需要靜觀其變。”
“靜觀其變?”
趙長青皺了皺眉頭。
這可不像諸葛亮的手段啊。
之前,他都不是先發制人的么?
怎么現在也講究一個靜觀其變了?
他的身邊,沒有幾個可商量事情的人,索性就將項羽和劍一叫來了,向他們說了這件事情。
項羽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往晉國邊境調兵,嚴防唐國是否有什么陰謀存在。
并且還主動請纓。
趙長青覺得很有道理,他也想這樣做。
他怕唐國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說是討伐端國,如果是借道直接殺向晉國的邊境了,豈不是吃了一個悶虧?
而且,他不相信,唐國真就能夠無端發兵,攻打端國。
無論干什么,都得講究一個叫做師出有名吧?
本來都打算那樣做的趙長青在聽到劍一的回答中陷入了沉思,他是這般說道:“陛下,項將軍此計,怕是有所不妥,如若這個時候從國內調兵前往晉地,恐怕又需花費不少銀錢,岳將軍掃北在前,國庫已經很難支撐這筆龐大的支出了,屬下以為,還是按照丞相所言,靜觀其變的好。”
他覺得劍一所言很有道理。
萬般難事皆因錢起。
這件事情確實是要好好斟酌一番。
他將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立即擬了一道旨意,交給了那位錦衣衛探子,然后叮囑他說道:“命令各州道錦衣衛成員,竭盡全力,給朕監視唐國的一舉一動,若是有任何異狀,立即稟報給朕,不得延誤。”
錦衣衛探子鄭重抱拳道:“請陛下放心,屬下定會不辱使命。”
趙長青點了點頭,讓他去了。
那份圣旨其實是一份調令。
他命蕭逾明與陳慶之再次前往晉地,駐扎在那里。
有他們兩個人在,即使真的是發生了不妙的事情,也能夠及時彌補。
不這樣做,趙長青根本就不安心。
唐國在他心里,可是比狐貍都狡詐的存在。
他們無端向端國展開軍事進攻,這里面一定有什么貓膩。
不會真的是要聲東擊西吧?
那這樣對于魏國來講,真可謂就是雪上加霜。
唐國的事情還不算完。
依舊是晉地那邊出了問題。
前面的錦衣衛探子剛走,又來了一位,說是涼國的軍隊與我軍在晉地駐扎的軍隊發生了沖突。
致使我軍七死八殘。
當日,涼軍就對此事發表了態度,說是由我軍故意挑釁,在造成了這件事情的發生。
這件事情傳到魏國以后,引起本國境內的百姓們一片聲討之聲。
都是在罵涼國不要臉之類的話。
趙長青到今天才得知這個消息,他真的感覺挺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