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幾乎是傾動了目前所有的家底,東拼西湊,才湊出了六十萬大軍出征三年所需要的一切物資。
因為魏國的這個舉動,導致本該在近期有所動靜的唐國,再次變得默默無聞起來。
他們在觀望,看看魏國能否度得了此次所面臨的金融危機,如果度不過去,他們打算立即采取軍事措施,和涼國遙相呼應。
雖然各國態度明朗,一直針對魏國,但萬事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現如今雖說禮樂崩壞,可即使是在崩壞,也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名頭,能夠說服天下百姓的名頭出征魏國才行。
否則,光是天下百姓的輿論壓力和國內所積壓的一切矛盾,就夠他們吃一壺的了。
魏國對涼國采取的應對方案就只有一個字,那便是‘拖’。
只要能夠拖到魏國緩出來這口氣,那么即使是面臨天大的難處,也能夠迎刃而解。
派到涼國的使臣乃是禮部尚書黃丞。
別看這個老家伙一大把年齡了,但是人越老越精,更何況,平日了這位黃丞黃大人,本身就是以巧言令色著稱,之前幾年在士林當中還有很高的名望,但是近些年來,天下士子,越來越覺得黃丞有些晚節不保了。
有很多事情,逐一被人爆了出來,比如,以他這般花甲年齡,居然又納了幾房小妾,這不是一朵梨花壓海棠嗎?
說句嚴重的話,這就有些為老不尊了。
也有人說這是風流。
當然,不光只有這一件事情,他的很多方面,比如在朝堂上左右逢源等等,都很讓人感到大跌眼鏡。
所以他這一次出使涼國,被很多人都注視著。
想看看這位已過花甲的梨花到底像不像傳說中的那樣有能力、有威望,要是名不副實,這位老人家的一世英名,就算是敗壞光了。
但是說實在的,到了他老人家這般年齡,什么在士林中的威望啊、什么天下百姓心中的名聲啊,都不重要了。
活了這么一大把年齡,能夠為子孫后代謀一個很好的出路,能夠獨善其身,如此便夠了。
至于其它的事情,還是交給后輩人吧。
正因為懷揣著這個想法,所以在最一開始,這位老人家是不愿意出使涼國的,但是后來一想,覺得這件事情要是做成了,應該能求皇帝陛下給自己的幾個兒子謀一份差事,如此一來的話,去去也無妨。
真是按照自己所想的那般,涼國一行,倒也稱得上是不虛此行。
涼國皇帝徐鳳云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后,便不打算出面,一切全權交給李義君。
在涼國的朝堂上,李義君真可謂就是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魏國的諸葛亮,在朝堂上,還有很多制衡的存在,比如五虎上將、比如長林王等等,并非是權傾朝野。
所以在這一點上,涼國的丞相含金量要比現在魏國丞相的含金量高多了。
北涼國都陵州城。
黃丞率領魏國使節入城,北涼士卒‘夾道歡迎’,想要以此給魏國使臣一個下馬威。
讓他見識見識北涼軍的鋒芒。
可是他打錯了算盤。
黃丞是誰?
三朝老臣了,雖然平日里挺怕趙長青的,但這是在異國他鄉,面對自己的敵國,縱然前方有斧鉞加身,他能夠偽裝的很好。
因為他現在對自己的國家很有自信。
而且,玄武門之變那天,他已經見識過了何謂軍隊之鋒芒。
所以這一次見到北涼的士卒,他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
手段拙劣至極。
他們越是這樣做,黃丞越是不怕。
本來,在來到陵州城之前,他的內心還有點忐忑,怕他們真的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