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各國皇帝,沒有一人說是可以比肩趙長青創下的這豐功偉業,就連涼帝徐鳳云都曾親口承認,魏帝趙長青乃是幾百年難得一現的絕世英雄。
然而人家端帝呢,根本就分不清時勢,還在覺得,憑借自身的力量,真的能夠解國家以憂患呢。
殊不知,真正的難題還在后面。
唐軍開始包圍端國國都。
端國各地南方重鎮,又硬生生湊齊了十萬人,號稱百萬雄師去勤王。
但唐國的軍隊,根本就沒什么好怕的,該圍城圍城,該阻擊阻擊,在圍城之后,端國帝都之外,又接二連三發起大大小小數十場戰役,那所謂的端國勤王大軍,也被損耗的差不多了。
來勤王的都是一些新兵蛋子,很多人連戰場都沒有上過,根本不可能是百戰百勝的唐軍對手。
城內那些端國的王公大臣們知道勤王大軍一敗再敗之后,心中已生氣餒,不愿在固守國都,想要活命。
很多人都抱有這種心態,導致現在的京城上下所有人都是心驚膽戰,紛紛都覺得,大禍臨頭了。
但是端帝初生牛犢不怕虎,在經歷過這么多次失敗之后,他依然覺得無所謂,依然覺得,只是時運不濟罷了,接下來一定能夠完成自己成為千古一帝的夙愿,逆天改命。
區區的勤王軍戰敗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這些天來,唐軍只是圍城,遲遲不攻,長孫沖心中便以為,是唐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能夠攻下京城,所以才會圍而不打。
但是,根本不懂打仗的他,壓根就不了解,這是唐軍的策略。
圍而不打,先讓城中的軍心民心渙散,到時候所謂的端國國都,自然也就會不攻自破。
更何況,唐軍還有一位堅實的盟友沒有現身。
他便是魏國!
唐軍需要知道他們的確切動向到底是什么,才能真正放心大膽的做出決策。
洛陽皇城中。
太子正陪伴趙長青在涼亭中下棋。
諸葛亮將最近有關端國的情報一一說了出來。
現在,唐軍圍城,時機剛剛好。
趙長青并沒有急于一時做出決定,他看向太子趙弘慶,故意問道:“吾兒,你覺得此間之事,該如何做出選擇?”
趙弘慶舉子不落,猶豫半晌,才將手中一直拿捏的那顆棋子落下棋盤,然后說道:“父皇,我們可不可以將端國京城送給唐國?我們去攻占端國的南方,占據端國南方之后,我們大可以和正在與涼國交戰的三大軍團里應外合,徹底滅了涼國。”
諸葛亮聽到太子的回答后,顯露出詫異的表情。
趙長青大笑道:“真是好太子,那父皇再問你,為什么要將端國都城拱手讓給唐國?”
太子鄭重其事道:“父皇,這京城,說白了,不過就是一個城郡而已,雖然是端國最富有的城鎮,但是,南方諸鎮的價值,遠比一個都城來的重要。
唐國如此不惜費力攻打端國都城,就是要拿下京城,京城的誘惑力,足以牽制他們的神經,又何苦去和他們掙一個都城還舍棄端國南方數鎮?
根據孩臣得知,端國南方諸鎮,盛產馬匹,可以充實我們的騎兵,為以后騎兵發展提供助力,但是一座京城,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遠遠不如南方諸鎮的價值要高。”
趙長青起身,向太子說道:“好,朕就按照你的意思來。”
太子聞聲心生惶恐,連忙起身道:“父皇,這恐怕不妥吧,兒臣人微言輕”
趙長青還沒有說話,諸葛亮便是開口了,他說道:“您貴為一國太子,乃是儲君,更是國本,普天之下,誰敢說您是人微言輕?”
太子向諸葛亮作揖道:“老師說的對,但是畢竟弟子尚且年幼,恐怕”
諸葛亮笑道:“太子不必憂慮,陛下像你這般年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沈萬三積蓄自己的力量了,太子殿下,微臣也相信您的判斷。”
他知道皇帝的心思,是想利用國家大事,從小培養太子。。
而且,太子所言,確實是和他們一開始就對端國采取的戰略意圖頗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