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計策之后,趙長青親自來執行。
他不光讓一軍將士們喝個叮嚀大醉,就連自己,每天都坐在營帳前飲酒。
諸葛亮前來勸誡,“陛下,戰事還未結束,您還是少喝點酒吧?”
趙長青聽到他的聲音,便是氣不打一出來,出言訓誡道:“你這是在教朕做事嗎?朕何時需要用你來提醒,該怎么做?”
這聲訓誡,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包括一些唐軍安插在魏軍中的探子。
沒辦法,魏軍人數眾多,不可能不會遇到間諜之類的存在。
他們都在圍觀,想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
等他們遠遠圍觀時,卻見到一國宰相諸葛亮已經跪倒在陛下的面前了,“陛下,茲事體大!敵軍還在虎視眈眈,我們要是這個時候放松警惕,一定會遭遇大敗的啊!”
“大敗?”趙長青冷笑一聲,趁著酒勁,大聲說道:“就憑借那些不堪一擊的唐軍?他們與朕交手幾次了?每一次還不將他們打得落荒而逃?前日一戰,不僅擒獲唐軍一位主帥,還斬唐軍近三十萬大軍的頭顱,這番戰績,天下間誰能夠打出來?還不是靠將士們?朕讓他們喝喝酒,放松一下,難道不行嗎?!”
諸葛亮仍然在勸誡,“陛下,軍中向來嚴禁喝酒,這是您當初您三令五申說的問題啊!”
縱觀歷史上的所有戰爭,基本上都有一個規律可循。
那便是,能打勝仗的軍隊,要么是一支擁有信仰的軍隊,要么是一支擁有文化、紀律的鐵軍。
這也是為什么,各朝各代不怕落草賊寇謀反,就怕讀書人謀反的一個原因所在。
讀書人,人家有文化,能夠賦予軍隊靈魂,給這支軍隊套上枷鎖。
何為枷鎖?
便是軍中紀律。
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才能稱得上是戰無不勝的軍隊。
可是現在,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居然在軍中飲酒。
這怎么能讓諸葛亮‘放心’?
可趙長青故作并不在乎這些東西,“是朕讓將士們飲酒作樂的,朕心中有打算,現在唐軍還沒有退軍,所以朕打算,分時間,分批次,讓將士們都能喝上幾天好酒,好好放松一下,丞相莫要在勸了,在勸,朕可就動怒了。”
諸葛亮聞聲后,面色極為難堪。
不得不說,這兩個人的演技,都是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趙長青來到營中演武堂,看到每位士卒的手中都抱著一個酒壇子,便有些發自內心的開心。
趁著這個機會,他真的是想讓將士們好好休息一下了。
之前魏軍當中并沒有酒,這些酒,還是前幾日趙長青心血來潮,從攻占下來的城鎮中花大價錢買來的。
就想著有朝一日,打了一場勝仗之后,拿來慶祝用。
沒想到今日倒是真的派上用場了。
“將士們,好生飲酒,喝醉了,就躺下休息,經歷大勝,朕與三軍將士共歡顏!”
趙長青言盡,站在演武場的點將臺上,將手捧著的碗中酒水一飲而盡。
整個軍營的將士都在歡呼‘陛下萬歲’。
悄悄被白起等人聯合起來聚攏過來的軍隊將士們,隱藏在暗處。
他們看到了這一幕,很饞。
他們在期盼著,希望早一點輪到自己的軍隊,到時候就可以痛痛快快大醉一番了。160345267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