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近攻打兩個時辰后,趙長青果斷鳴金收兵。
趙弘吉不解,現在形勢大好,將士們的攻城積極性都很高,這個時候選擇撤兵,豈不是有些太可惜了?
趙長青回答道:“唐國都城,光是守備兵力,就有近百萬,實際人數,在八十萬左右,如此龐大的軍事儲備力量,一時半刻,根本就無法將唐國都城攻下來,只能退而求其次。”
回到大營之后,陳慶之向諸葛亮以及賈詡等人匯報目前的唐軍守城戰力。
他身先士卒,是最有資格點評唐軍守城力量的人。
緊接著,營帳內的眾人,就根據唐軍目前的情況,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趙長青出了營帳,任由他們想方設法。
趙弘吉緊緊跟隨著他。
趙長青笑問道:“怎么不在營帳里待著?這次可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他們幾個人,論用兵手段,都是各有千秋,在里面聽聽,會有好處的。”
趙弘吉笑道:“兵法什么時候都可以學,而且,各位將軍所言,其實,孩兒心中都明白,幾位將軍的本事,孩兒也都有深刻了解過,但是從未了解過父皇是如何運兵作戰。
不怕父皇生氣,以前孩兒還天真的以為,父皇之所以能夠做到百戰百勝,完全就是因為麾下將領們各個都是不世出的兵法天才。
可是自從去了北涼以后,聽到慶之叔父說了很多有關父皇的事跡,孩兒才逐漸明白,原來,父皇行軍作戰的能力,遠在他們之上,只是這么久以來,從來沒有一個機會,能跟在父皇后面好好學習兵法韜略。”
趙長青聽到他的長篇大論,只覺心中汗顏,一時不知該說什么是好,干脆就不說?自顧自地?向遠處走走,以求能夠散散心。
趙弘吉不明白為什么父皇不愿回答自己的話?父皇不說?他也不敢問,就這樣靜靜的跟在他父皇的身后。
興許是走的時間有點長了?趙長青總覺得他在后面跟著不是個法子,便是出聲笑道:“其實?這個兵法韜略?父皇也沒什么可教你的,等大戰結束之后,父皇寫一部兵書,你拿去翻閱?今后若是與敵對戰?即使是紙上談兵,也有一定好處。”
趙弘吉聞聲一喜,作揖道:“多謝父皇。”
營帳內的諸將激烈的討論還沒結束。
趙長青回到營帳之后,他們突然雅雀無聲。
“怎么?朕一來,你們就不愿意講了?”
他看向眾人笑了笑。
諸葛亮道:“陛下?我等商議半天,還是無法找出一個穩妥的法子?能夠將唐國都城拿下。”
趙長青坐在椅子上,對此事也感覺十分頭疼。
八十萬大軍?守一座城。
只要不出意外,就算是幾倍與敵人的軍隊?也很難攻下來。
“攻城的事情?緩緩再說吧?不急于一時,我們要是有個辦法,能夠引蛇出洞,也能將敵軍消耗消耗,不然的話,八十萬敵軍守城,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且最后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他們聽到皇帝的言語后,都紛紛沉思起來。
引蛇出洞,不失為一策妙計。
但是,該怎么引蛇出洞呢?
眾將士陷入了困惑。
趙長青合上雙眼。
等過了大概有半柱香的功夫后,趙長青才又緩緩睜開雙眼,開口道:“最近這段時間,就不要攻城了,朕接到消息,逾明他們就要過來了,等幾路大軍,完全合并之后再說吧。”
此言一出,眾將士自然不好再說些什么。
項羽、蕭逾明、李存孝、岳飛、白起等人與趙長青合兵一處后,已經是整整一個月之后的事情了。
在這一個月中以來,敵我雙方相安無事。
唐國的冬天,向來比較寒冷。
都城這邊,也早就已經下起了漫天飛舞的大雪。
整片大地,銀裝素裹。
白起等人歸來之后,清點人數傷亡,讓趙長青深深憂慮不已。
除了在攻下的城鎮中,留下幾千或是一萬不等的將士們守城之外,十一路大軍,匯聚一處的總兵力,目前有一百八十多萬的兵力。
一百八十多萬大軍,吃飯、保暖,補給,都成了問題。
營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