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將軍,皆為國之柱石。
此后,趙長青開始與眾臣商議,將天下劃分為九州。
十位將軍中,除了趙云之外,每人率領三十萬大軍,鎮守一州。
估計這樣的一個舉措,也就趙長青膽敢做出來了。
將整座神州大地,劃分為九州,也是為了今后的大一統王朝可以方便管理。
更要緊的是,將來九鼎面世之后,一鼎鎮壓一州氣運,再好不過。
九州,大致劃分為中土神州,這塊區域,就是以都城洛陽為中心,涉及楚國邊關一帶。
東土漢州,這一塊區域,指的就是楚國在南方的小半壁江山與魏國的兩道之地。
東北浩州,取浩瀚之意,包括北方的楚國土地以及長白山脈一帶。
正南荒州,魏國南方剩余的土地。
西北涼州,北涼以及原來的三家分晉之后的晉國土地。
極西云州,概括半個宋國與端國土地。
極北燕州,宋國的半壁江山與唐國的邊境一帶。
寧州,中間地帶的唐國。
滄州,剩余的唐國土地。
至此,九州劃分完畢。
這也是與諸葛亮商討多日后的結果。
初期階段,還是要派遣大將去鎮守一州。
不然的話,偌大一個地盤,只怕會出現什么不可預料的后果,治理起來,也頗為麻煩。
管理一州之地,趙長青設置了一個名為‘州主’的職務。
不可立國、不可封王。
項羽為滄州之主。
李存孝為寧州之主。
趙長林為燕州之主。
霍去病為云州之主。
曹操為涼州之主。
陳慶之鎮守漢州。
蕭逾明鎮守浩州。
白起鎮守荒州。
岳飛鎮守中土神州。
趙云與李元霸留守京城。
只有如此,九州大地,方可安定。
待日后,逐漸在將九州各主的權利削減,漸漸地將皇權籠罩整座人間。
魏國這座大一統王朝,才算是真正穩妥。
趙弘慶對于父皇的這個決定,有些不滿。
這要是以后父皇退位,各地起了叛亂,拿什么來阻擋?
事實上,趙長青也考慮過這種事情。
也給出了應對的方案,比如,在有生之年,將九州之主的權利削減。
再比如,將趙弘吉或者以后成長起來的宗室之人外調為王,以王權拱衛中央的皇權。
只是這樣的做法,仍然有些不妥。
但是目前來看,分九州之主,共同管理天下,乃為國策。
不然的話,九州不穩,則天下一統的王朝格局,便是不存。
九人接到皇帝的任命后,再次率領軍隊,馬不停蹄的趕赴各州任職。
對于他們來說,到了地方上,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比如,安排合適的官員、選賢任能等等。
諸葛亮這幾日也夠操勞的,地盤越大,越不好控制管理。
要不是魏國能有他這樣一位丞相,恐怕還真不好管。
接下來,就是忙活封禪的事議了。
在封賞完有功之臣后,全天下的百姓們,都在熱議。
有人悲喜有人愁。
畢竟,國亡了,從今以后,自己就是魏人
這事誰想想,都覺心里難受。
歡喜的人,自然更不用多說,從今以后,天下就不用打仗了,豈能不歡喜?
在這些人當中,唯有戚繼光是最難封賞。
不過,趙長青還是給了他一個爵位——盧國公。
最起碼,現在看來,也算是位極人臣了。
其余文武百官,因在滅國大戰中,各有出力,于是各晉爵兩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