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一開始,蕭玄武被封異姓王的時候,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廟堂之中,所愁者,自然是以趙弘吉為首的武官集團。
只不過,在一次與皇帝的密談之后,趙弘吉便改變了這一憂慮想法。
似乎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對于朝堂之事,也不管不問了。
這就間接導致一個最終后果,那便是武官向文官低頭。
一些權利,也逐漸被文官收入囊中。
還有一方愁者,那便是以太后為首的世家集團。
只不過,后來那個叫做諸葛誕,現在位居左相的家伙,也被封王了以后,倒是讓諸葛家在內,包括很多世家勢力,都是吃了一個定心丸。
一朝接連出現兩個異姓王,使民間迅速掀起一波輿論的熱潮。
只不過,平凡老百姓,只想著將日子過好,對于朝堂之上的事情,他們不愿過多議論,怕惹禍上身。
倒是有不少天不怕地不怕,懷有一腔熱血的讀書人,老是在公共場所對此事議論紛紛。
他們認為,蕭相為國操勞半輩子,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又是文人墨客的精神領袖,封個異姓王,完全合情合理。
但是他們忘了,當初一統天下的那批人,都沒有被封異姓王,憑什么蕭玄武就可被封?
難道他比他的爺爺蕭逾明功勞還大?
當然,隨著一統天下之后,那批人的隱居,導致很多人,都淡淡忘卻了他們。
或者是故意不談。
因為他們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樣,壓的天下人都快有些喘不過來氣了。
蕭玄武可以被封異姓王,有功勞,但是那個諸葛誕憑什么?
就憑當朝太后是他的姑奶奶?
就憑他是下一任的諸葛家家主?
這也太扯淡了吧!
很多文人墨客,都想上京城集體勸諫帝王,不要封諸葛誕為異姓王,但是被世家以及蕭玄武集團集體鎮壓了,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將這個負面影響消磨干凈。
這是大家都默認的一件事情,有幾個傻子跳出來反對,當然要被針對了。
經過這些年來,滄海桑田的變化,導致蕭玄武的實力無限擴張,現如今,整座朝堂之上,就連太后,都不是他的對手了。
遇到一些政治上的分歧,她也要向蕭氏集團讓步。
經過這一次的變動,使她撤出垂簾聽政,就更加沒有什么實權了。
不甘心的諸葛玲瓏,接二連三的跑到皇帝的寢宮,要求他要懲戒愈發無法無天的蕭玄武。
不僅僅只是口頭上這樣,她還暗地里收羅了很多蕭氏集團的罪證,呈給皇帝。
現如今,就只有趙淵,還能有個名分,在權利上和蕭玄武斗上一斗。
但是看到這些所謂的罪證后,趙淵無動于衷,甚至還開口說道:“母后,要是我執意懲戒這些貪官,只怕他們還會只讓朕口頭懲戒一下就好了,甚至到時候,估計母后也會幫著他們說話,孩兒記得第一次上早朝的時候,不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諸葛玲瓏深呼吸一口氣,說道:“此一時彼一時,那個時候,你剛剛登基,根基不穩,不可大張旗鼓的整頓吏治,那時的當務之急,是要穩定朝政!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你已經登基多時,皇位更迭的影響,早就已經消失,這個時候,你若不出面懲治這些枉顧王法的貪官污吏,又待何時?難道你要一輩子都藏在這個深宮里,逐漸被酒色掏空身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