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澈也不勸喬苓。
喬苓直哭得兩只眼睛成了桃子,沈心澈才從冰箱里拿出冰袋,幫她敷眼睛。
一邊敷,沈心澈一邊戳著她的臉蛋“多大個人了,遇事就會哭”
“我難受小澈,對不起”
每個月的那幾天,女生的情緒本身就波動較大,加上接連拍戲,睡眠嚴重不足,喬苓的情緒崩潰,情有可原。
但情有可原,并不是可以被原諒的萬能借口。
就比如有人傷害了你,你不能再去傷害別人一樣的道理。
總有一些社會新聞,報道一些罪大惡極的壞人時,不斷描述他們的慘況,說他們衣食沒有著落,說他們人生境地有多悲慘,所
以才會報復社會。
沈心澈每次看到這些新聞,都想把寫報道的記者暴打一頓。
貧窮和困境,并非只能滋生罪惡心里,更不會引發犯罪事件,它也許能成為勵志的源頭,進取的根基。
遠說古代。
戰國時期的神級外交家蘇秦,可謂命運坎坷。
他“東師于齊,習之鬼谷先生”,“出游數歲,大困而歸”,慘遭父母兄弟和妻子的白眼,卻始終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妻不以我為
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蘇秦之罪也。”
他非但沒有自暴自棄,而且發奮讀書,困得不行了,就拿個鐵錐子,狠狠地扎自己的大腿,血流滿席。
后來又游說各國,憑借自己的才華“六國從合而并力焉,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
若是蘇秦因為自己的困境,自暴自棄,甚至報復社會,哪有后來的“合縱六國之長,佩六國相印”的輝煌
近說現代。
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出身貧苦農家,住茅屋,食白薯,15歲才第一次穿上鞋子。
香港大富豪霍英東,七歲喪父,家徒四壁,“家人根本不習慣穿鞋子”,長期營養不良、身體瘦弱,體力不足,初入社會干苦力
活,連連被老板“炒魷魚”。
震雄創辦人蔣震,生于山東農家,早年偷渡香港,不名一文、四處流浪,“無固定之職,無隔夜之糧”,生活朝不保夕。
這些人,都出身于寒門,起步于鄉野,早年處境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但他們心中有信念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以,他們從不放棄正直、勤奮的品質,不懈努力,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雖然不可能人人都能變成大富豪,但是因為一時的人生失意,就大發脾氣,甚至是報復社會,簡直就是罪大惡極。
沈心澈的思緒飄得有點遠,不過,她很快就被喬苓哽咽的道歉聲拉了回來。
“喬喬,你該道歉的對象,不是我,而是程導。”
拿掉冰袋,沈心澈對上喬苓的視線“人都會犯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很欣慰,你已經意識到了你的錯誤。但是,光是認識
到錯誤,和說一句對不起,是抵消不了你犯下的錯誤的。”
沈心澈沒有一句重話,只是諄諄善誘地和喬苓講著人生大道理。
喬苓點頭如蒜,忙不迭地從沙發上爬起來“我知道了,我馬上去給程導道歉,以后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這次的錯誤當成前
車之鑒,告誡自己修心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