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澈走到寶座跟前,雙手微微張開,仰頭看向蒼穹,臉上滑過一片悲涼。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羅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羅罰
曳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摩罰特豆。
怛侄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
佛音既響,萬籟俱寂。
整個祠堂里,只有沈心澈吟唱的聲音在蕩漾。
這座祠堂,是歐式穹頂建筑,沈心澈清涼明朗的吟唱,在祠堂內部自動變成了回聲傳響,整個祠堂頓時沐浴著佛光。
大長老激動得潸然淚下,嘴唇哆嗦了好幾下,卻是什么話逗說不出來
他身后的幾位長老,聽到這久違的佛音之后,全身每個細胞都在叫囂著圣主真的回來了了
“大悲咒這是大悲咒時隔一百年,我又聽到了這個讓我魂牽夢縈的聲音”
“繞梁三日,連綿不絕偉大的圣主偉大的東方圣教”
“我佛慈悲圣教巍巍圣主萬歲”
吟唱一遍之后,沈心澈的聲調突然上揚到high8,而且聲音還在持續走高,連續8個節拍依舊十分清涼。
這是什么神仙唱功
這比百年前的艾西瓦婭夏爾瑪,聲音更為透亮,感情更為飽滿,節奏更為明朗。
更重要的是,沈心澈并非安靜地站著吟唱。
在提調之后,她腳下開始走罡步,跳起了祭司的靈蛇舞
“婆羅多舞與神頌靈蛇舞齊名的婆羅多舞”
“百年之后,終于再次得見婆羅多舞感謝上天”
“神圣的婆羅多舞圣主在線,東方圣教必能延綿千萬年”
長老們喜極而泣,擊掌相慶。
婆羅多舞,它和入侵的雅利安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據說,這個舞蹈的創始人阿周那寄居他鄉時,將這個舞蹈教給了摩德
斯耶國的公主烏特拉。
再后來,婆羅多舞蹈從維拉特現在的齋普爾慢慢猜傳到全印度。
也有傳說提及,這個舞蹈,是阿周那在羯陵伽國京城馬勒格巴登摩時,傳授給國王吉特拉瓦亨的女兒、后來阿周那的妻子吉特
朗格達。
因此,在南印度,普遍認為,吉特朗格達升天之后當了神奴,阿周那回國的時候,她并沒有和他一起回來。
這個舞蹈類別,十分豐富。
但沈心澈跳的這一支,融入了佛樂,便有了獨特的韻味。
更重要的是,這是百年前,同樣除了艾西瓦婭夏爾瑪再無她人能夠跳出這個味道的神舞之一。
所以,八大長老才會喜極而泣。
然而,艾西瓦西夏爾瑪對此,卻毫不知情。
當年,艾西瓦婭夏爾瑪,也親傳過她靈蛇舞和這支經典的婆羅多舞蹈。
無奈她對于節奏名款,自由奔放的民間舞蹈更加感興趣。
印度舞蹈,分位古典舞蹈和民間舞蹈。
其中,古典舞蹈屬于精英藝術,主要包含曼尼普利舞、婆羅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
每一種古典舞蹈,都有其傳奇故事和特點。
比如前面說到的婆羅多舞,和阿周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比如,曼尼普利舞發源于優美的民間舞蹈。傳說,古代濕婆神和雪山神女新創一種舞蹈,并選了適于跳這種舞蹈的山谷,因其
地勢低洼、又有水塘,所以,濕婆神用三叉戟劈山排水,填平洼地,開辟了一片跳舞的風水寶地,這個風水寶地就是現在的曼
尼普爾。
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爾這塊風水寶地跳的第一支舞,就是祭奠村神的拉伊哈羅巴舞。
所以,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就是拉伊哈羅巴舞,跳舞祭奠時,全村人都會前往參與。
艾西瓦西不但對學習祭司靈蛇舞不感興趣,對古典舞蹈,都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