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唅蟬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蟬,漢代的人認為蟬有蛻變再生的能力,將玉蟬放在死者口中,希望死者靈魂能夠像蟬一樣超脫。然而事實卻是,人死之后會產生尸毒和陰煞,唅蟬在死者口中千年,吸飽了陰寒煞氣,是不吉之物
柜員被葉伊說破玉蟬的來歷,頓時惱羞成怒,她挑著眉說“小丫頭,買不起好玉就別裝行家。這玉蟬是什么成色,懂行的都知道”
“但這確實是一塊唅蟬,而且是一塊吸了千年怨氣的唅蟬,”葉伊說,“它的主人是一位活得很不容易的諸侯王,生前郁郁不得志,死后怨氣留在玉蟬上。這種東西,誰買回家誰倒霉”
“你你是故意來拆臺的吧”
柜員已經繃不住了。
她怒目周常熙“這位同行,你想拆我們的臺就自己上,為什么教一個小姑娘替你說話”
“這個”
周常熙表情好像被人塞了一嘴黃連的啞巴。
葉伊笑著說“阿姨,你冤枉周叔叔了,他才不想拆你們臺呢是你們的造假技術太糟糕,連我這種小孩子都看不下去嘖嘖,話說回來,這個青花瓷倒是仿的不錯,我完全沒看出來,還好周叔叔經驗豐富”
呂家的店里格調極高,能夠進出這家店的都是行家,聞言,大家都看向葉伊手指的青花瓷。
這是一件明朝宣德年間的青花,至少看介紹和款式都是標準的宣德官窯燒制。
但總所周知,宣德青花也是后世最多仿品的青花瓷之一。從明朝成化年間開始就不斷地有人仿照燒制,是以市面上見到宣德青花的第一反應都是“仿品”,必須反復鑒定加上名家背書才敢下手。
當然,大家對呂天良店里的東西還是信得過的。
他可是x市的古玩第一人,雖然有時候會弄一些來歷不清不楚的東西,但是百分百的保證真品。
因此,大家對葉伊的話是半信半不信。
葉伊也知道大家不相信自己,對周常熙說“周叔,麻煩你了”
周常熙上前,繞著青花瓷看了一圈,說“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心字上面少了一橫。這是因為古時避皇帝諱,特意少了一筆。”
“不錯,確實是這個道理。”
一眾行家紛紛點頭。
周常熙又說“不得不說這個瓶子仿的非常好,器皿形態自然,字體也是宣德年間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
周圍的人都被吊起了興趣。
“釉色”
周常熙說“青花瓷的青花色,在不同的年代使用的釉料原料是不一樣的,即使配方不變,燒出的顏色也會有輕微的不同。另外,釉色中的金屬元素隨著時間推移會發生一些變化,所以不同時代燒制的青花瓷,顏色必定會存在差別。當然這種不同在常人眼中是并無不同,必須做成分分析,或是色譜分析,才會看到明顯的不一樣。”
“原來如此”
“果然是行家中的行家”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一眾藏友紛紛佩服周常熙。
但是也有人不服,說“你說得確實很有道理那我問你,你沒有做光譜分析也沒有做成分分析,只是肉眼鑒定,憑什么就敢說這個青花不是宣德年間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