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放火燒去賬冊毀滅罪證,韓岡都知道的事,在關西也不是秘密。其主角是便是岳陽樓的建造者,范文正公【范仲淹】的好友滕宗亮滕子京。范文正的《岳陽樓記》傳之千古,大大的有名。而下令建造岳陽樓的滕子京,在關西也是大大的有名。他在涇州知州的任上,耗用公使錢無數。當事情被揭發,朝中派出監察御史要檢查他的公使錢帳冊的時候,他也不廢話,一把火把賬冊燒了精光。
‘你不是要帳冊嗎諾,那堆灰就是。’
尚幸國朝一向優待士大夫,而仁宗皇帝尤甚。做出了這等事,滕宗亮不但保住了性命,還能繼續擔任知州,只不過地方換成了岳州罷了。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所以能出現在歷史中,也正是因為他的一把火的緣故。
除了滕宗亮這位知州放火外,還有一樁鬧得更大的。真宗朝時,八大王趙元儼——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賢王——的侍婢韓氏因為偷了幾兩金器,為防敗露,一把火燒了榮王府不說,火勢蔓延,連帶著把左藏庫、朝元門、崇文院、密閣一起付之一炬。
王府倒也罷了,但崇文院和密閣中,可是珍藏著從唐朝、五代開始,直到宋代的各色孤本珍本的書籍,以及歷代詔書、奏疏等重要歷史資料,可以說是皇家圖書館兼檔案館。還有左藏庫,那是直屬于天子的內庫,里面是太祖、太宗兩代的積蓄,足有數千萬貫之多。可就因為幾兩金子,便一股腦成了灰燼。
至于胥吏放火,那就更多了,不勝枚舉。為了掩飾罪行,把證據一把火燒掉的事,在此時常見得算不上話題。宋代的建筑九成九以上都是土木結構,只要一把火,那就是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凈,最多最多事先要找個替死鬼頂罪就成了。
如此一想,一切都說通了。作為預定中的替死鬼,韓岡忍不住低低罵了一句:“娘的,真是趕巧了。”
想通了一切,韓岡心如電轉,轉眼便有了定計。返身回屋,從墻上取下一支號角——這是庫房出事時才可吹響的警號——仍舊提著重弩出了門去。只是他剛出門,便止步立定不動。
在韓岡眼前,一盞燈籠從大門處飄了過來,燈籠后面的,正是守門的庫兵王五、王九。
王五和王九本是要給放火的劉三幾人望風。按照戶曹劉書辦的說法,縱然軍器庫遭焚,陳舉照樣能保住他們。只要把罪名推給倒霉的韓秀才,最多在獄中待上半月,而酬勞足以讓他們過上兩三年的快活日子。兩人的心中都有些不情不愿,可陳舉的話他們也不敢不聽。今夜王五、王九只得依命行事,但劉三進去了半天,卻再也沒有動靜。兩人心中慌得厲害,都覺得有些不對,才打著燈籠過來查看。
可這一看,只嚇得兩人魂飛魄散。燈籠和明月一起照著地上的三具尸身。劉三等人臉上殘留著的驚恐,莫名的傳到了王九、王五的心中。而明顯是兇手的韓岡,正站在小屋門口從容的看著他們。
韓岡高大的身材如勁松一般挺直,依然是白天時的平和淡定,但站在三具尸身旁邊,如何還能是同樣的神情!
“韓三,你做了什么!”王九縱是大叫著,也驅不散纏繞在心頭的寒意。而王五執著燈籠的手,更是不斷在抖著。
韓岡冷笑不答,只把號角湊在了唇邊。在兩人驚駭欲絕的目光中,他使足了氣力,將警號用力吹響。不同于內地的城市,每日城內暮鼓敲響后,秦州城的街巷上便開始宵禁。寂靜的城市夜晚,一聲凄厲的警號擊碎了人們的睡夢,許多人紛紛從床上爬起,巡城的甲騎也收韁停步,衙門里值夜的官吏則從房中沖出,多少人豎起耳朵靜靜聆聽,以判斷警號聲的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