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過去的弩弓,神臂弓的前端多了個圓形鐵環做成的腳蹬。有著這腳蹬,就用不著踩著弩臂上弦,自不用再擔心踩壞弩弓,所以弩弓的力道可以造得更大、更強,普遍達到了四石到五石。這是去年,由蕃人李定獻入朝廷。天子趙頊試射過后,親自取名做神臂弓,并下令軍器監加急督造,以期能盡速下發部隊。現在張守約手中的這柄神臂弓,正是新近下發到關西諸路的第一批。
一百一十步,這個距離對于長箭來說,除非是順風,而且是臺風,才可能飛到那個距離。對舊式的弩弓來說,也是處在失去了殺傷力的極限射程上。可如果用的是神臂弓,一百一十步卻是已經進入了有效的殺傷半徑——神臂弓的最大射程,可是達到了三百步!【注1】
神臂弓被遞到手中時,已經提前被上好了弦。搭上了木羽箭,張守約舉起了硬弩,跟著張守約一起,一個都的神臂弓手齊齊上前,也同時將目標對準了敵將。超過一百具的神臂弓,這是張守約現在最大的依仗。
對準敵將瞄了又瞄,張守約一聲令下,自己也隨之扣下了牙發扳機。
百十弦響和為一聲,百余短矢同時射出,一片飛蝗直撲敵軍將旗之下。
勝利就在眼前,但禹臧榮利的眼中只剩下一片血紅。與他同站在大旗下的親兵,和禹臧榮利一起,被百十支利矢,扎成了一只只刺猬。已經仰天躺倒,臉上插著七八根短矢的禹臧家新生代的右手,仍不甘心的高高舉著,可轉眼就落了下來,連同他的野心,一起砸到了地上。
神臂弓在秦鳳戰場上的第一戰,便是以斬將破敵拉開了序幕。
隔著一百一十步,根本看不分明對面的情況。但轉眼間敵軍大旗下已是一片慌亂,那名身穿一身硬甲的敵將不見了蹤影,張守約眼定定盯著看了半刻,終于確信自己或是其他神臂弓手的確射中了目標。
“當真是神兵利器!”張老將軍撫摸著還有些毛刺沒有磨去的弩身,對這張神臂弓愛到了極點。
敵陣中傳來的號角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萬余西賊,便隨之向北潮水般的退去。張守約整個人都放松下來,終于是贏了。但當他看到騎兵指揮的傷亡數目,心情就又變得很糟。
四百騎兵戰死有八十多,剩下的幾乎是人人帶傷,其中重傷的超過一百。張守約很清楚軍營中醫官的治療水平,今次受了重傷的一百多名精銳騎兵中,能有一半活下來就不錯了。
張守約咬著下唇,最后嘆道:“都是些好漢子啊!”
注1:宋代的一步長為五尺,相當于現在的一米五。在《武經總要》的記載中,神臂弓的射程能達到三百步,也就是四百五十米,這點值得商榷,很可能是特例。不過在《宋史?張若水傳》中,有七十步連續洞穿鐵甲的記載。從這個數據來推算,在一百一十步的距離上,神臂弓應該還能保持一定的殺傷力。
ps:神臂弓是北宋最為有名的神兵利器,傳說中能射出三百步。雖然其中必有夸大,但實際威力,從神宗朝之后的歷次戰事中,便可見一斑。
今天第二更,紅票,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