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岡為著自己叫屈:“娘這話怎么說的,兩件事不是一樁吧”
“你若不是有力氣沒處使,干嘛天天坐起來躺下去的,又趴在地上撐著”韓阿李理直氣壯,“還是早點娶了妻,等明年云娘滿十四了,你再納了她。日后多生幾個,也可以幫你的兩個哥哥留點香火下來。”
不知道這段時間以來,上門提親的又來了多少,讓韓阿李這般催促。不過范仲淹到了三十六歲才娶親,世間士子成婚的平均年齡也比普通人明顯要遲上一些。韓岡倒不是很著急,笑著推脫道:“還是先找些人來服侍爹娘,現在家里這間屋子也不算小,就是空空蕩蕩的不像樣子。”
如今韓家入住的這套兩進宅院,是韓岡回來后剛剛買下來的,位于秦州城內以官宦商人為多的厚澤坊中。今天才是喬遷后的第六天,為慶賀喬遷之喜所燃放的鞭炮碎屑,還沒有打掃干凈,在院墻外角落處還能看到不少。
與周圍的房子比起來,韓家新宅的庭院房舍算是比較新了。只有七八年的歷史,庭院中的兩株梅樹才一人多高,青苔也是才薄薄一層。但整體建筑修造得十分精致精致,從進正堂的臺階處都雕刻著的富貴連枝花紋,扣之如玉磬聲的青黑色瓦片和折枝蓮瓦當,以及涂了不知多少層大漆的房梁屋椽和柱子,可以看得出這宅子是花了大本錢去打造的。
而實際上這間韓家新買的宅院,也的確是名匠手筆。原本就是陳舉為自己建的外宅——那位被剮成碎肉的陳押司,除了在家中多蓄姬妾,在外面也養了幾個——而在陳舉的家產給一眾官員私分了之后,這宅院就成了留給韓岡的酬勞。雖然韓岡實際上也付了錢,但價格卻是標準的‘內部價’。
同樣的價格雖說能在城中的幾個偏僻角落買下同樣大小的宅子,但想在州衙附近買到第二處修建得如此出色的宅院,價錢再翻個三五倍都不可能。
有了房子,韓岡自然要把父母接到了城中住下。下龍灣村的老宅放著不動,也沒人敢占他的便宜。現在再要做的,就是找些仆婢來服侍家人。雖然韓岡已經有資格動用雜使的廂軍來為自家看守門戶,但他覺得還是先找些老實勤快的下人來比較好。
正如韓岡所言,新家里人氣實在不足。當一家四口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空空的內廳就顯得太大了一點。原本寄住在韓家的李信,因為職位的調動而離開了秦州城;韓岡二姨家的兩個表弟,則是來了又走了。
就在二月中的時候,李信在經略司的一次比試中,被來秦州述職的張守約看中,跟王韶討了個人情,調去了甘谷城任步軍副指使。有張守約罩著,李信日后的前途是不用愁了,就是現在,他的官職已經超過了韓岡的外公和舅舅一輩子的辛苦。
而韓岡的兩個表弟,是在韓岡剛剛入京的時候就到了秦州。雖然韓岡從沒指望他們能跟李信媲美,但他想著,既然都是一個外公,總有同樣優秀的基因傳下來。豈料,在傳承中,變異也占了很大的比例。這兩人,實在不成樣子,太不是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