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正今次來秦中,手上的幾份詔書并不是發給一個人的,有人會喜,有人會悲,所以干脆都不知會。而張守約老于世故,對朝中慣例也是極熟悉,當然不會讓王中正為難。
就這么平平靜靜的一路進了秦州城,一行隊伍往秦州州衙行去。可是到了城中心的州衙前面,卻見著數百名百姓不顧暑熱的圍在州衙大門口。
王中正聽到通報,掀開車簾一看,便大吃一驚,“出了何事!”他急問道。
張守約下了車,花白的雙眉蹙著,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見那群百姓安安分分,不像是來鬧事的樣子。
李信受命去打探消息,轉眼就回來了,“回稟鈐轄、都知,是竇副總管的孫子竇解犯了事,李大府正在衙中審問。外面的都是苦主,來聽消息的。”
“竇解……”王中正的聲音一下小了起來。
李師中和竇舜卿的關系,王中正是知道的。李、竇二人在秦州是聯起手來跟王韶為敵,一頃和萬頃之爭也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兩人可以算是盟友。可今次竇解都押上公堂,被李師中親審了。
如果不是李師中跟竇舜卿翻臉,那么竇解的罪名絕對小不了,罪證也肯定是明明白白,使得以秦州知州的權力都壓不下去。
“都知,你看如何是好”張守約隨口問著。
王中正宣旨之事與他無關,職位已定,賞賜已收,用不著旁聽、旁觀。他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回他在秦州城中的私宅休息,順便等人上門拜訪恭賀。等向寶要走了,他再出來做個交接。張守約也準備這么做,只是他與王中正一路同行而來,在告辭前,還要先問上一句比較有禮。
“鈐轄請自便。”王中正知情識趣的回了一句,又抬眼看著衙門前的擁擠的人群。
他代表天子而來,自是要在州衙大堂上宣詔。就算李師中在大堂中審案,也要給他騰出地方來,何況是在二堂。
王中正命人托著用明黃綢緞蓋起的圣旨,隨即便舉步前行。他手下的從人連忙上前驅趕人群,為他開路,直奔州衙而去。
……………………
楊英快步走進王韶的官廳中。廳中王韶和高遵裕對坐著,在他們中間擺了一張棋盤,黑子白子占滿了棋盤,已經終局的模樣。而韓岡同樣也在廳中,就坐在棋盤橫頭,正在為他們數子。
聽到楊英進門的動靜,高遵裕低頭看著棋盤,口中則問道:“二堂那邊的情況如何”
由于竇解是官身,又牽涉到竇舜卿這位高官,故而此案并沒有大堂上公審,而是改在在二堂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