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昨日第三更。看起來下一更得到十二點了。】
王韶現在很忙。
忙得不可開交。
在一個一切都已上了正軌、已經正常運轉了數百年的職位上任官,與白手起家、把一個衙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這難度完全不同。
最直觀的,就是胥吏的數量。在秦州州衙中奔走的胥吏人數,是官員數量的幾十倍,多達三百,衙中幾乎所有的庶務都是由他們完成。許多吏員都是父子傳承,熟悉故事,貫通條令,公務到了他們手上一切都能做得妥妥當當,官員只需做好監督工作就足夠了。
但古渭這邊就不同,原本就是軍寨。連書辦、文員,都是吃著兵糧。衙前吏員的數量不是屈指可數,而是根本就是零。王韶奉旨設立緣邊安撫司,就算把原來吃兵糧的文吏也統括進來,也是不敷使用——何況他們的編制屬于古渭寨,而不是緣邊安撫司。要不是新任寨主傅勍聽話,王韶都沒借口驅用他們——最后他想到的辦法,就是從周圍的千來戶漢人弓箭手中招募。
做事的人少,能做事的人更少,這就是王韶所面臨的現狀。
偏偏王韶要頭疼的不只是緣邊安撫司的軍事政事,管理屯田和市易都是需要大量人手去指揮。
屯田的工作,王韶很干脆的讓給了高遵裕,讓他手下的門客去頭疼。而主管市易的人選早就確定,但元瓘能力畢竟不如韓岡。城寨外的榷場雖然早早的建立起來了,但王韶去看過幾次,覺得里面亂糟糟的,沒個應有的秩序。尤其是他從榷場回來后,順道探望了幾個來古渭養病的蕃部首酋,到了療養院中轉了一圈后,這樣的感覺就更明顯了。
剛剛把一個連九九口訣都背不好的應募文吏罵了下去,喝著涼茶,滋潤著已經沙啞的喉嚨,王韶越發的懷念起在秦州州衙中那群雖然總是少不了貪污受賄,欺壓百姓,但終究還是能做事的胥吏。
‘也該找些門客來了。’王韶想著。在他還是機宜文字的時候,要養門客是浪費錢財。但現在他管著一個安撫司,若是沒有些門客來幫著做事,光靠自己實在忙不過來。而且他在古渭,要把自家人安插進軍中吃官餉,直接也比在秦州要容易。
王厚這時走進了廳中。王韶放下茶盞,問道:“韓家那邊安頓好了”
王厚點了點頭,自家老子這兩天火氣見漲,讓他說話聲都輕了不少,“都已經住下了。孩兒遣了四個老兵去聽候使喚,都是老實勤快有家室的。韓丈還讓孩兒帶話,要多謝爹爹關照。”
“韓玉昆說過他父親精于農事,這事我已經跟高公綽提過了。明天……”王韶想了想,“還是后天。后天請他去高公綽那里,看看要開墾的荒地。韓家的那幾頃田該從哪里劃出來,任憑他挑選。”
“孩兒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