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從南方回來的細作說,宋人也準備在羅兀筑城,但相對于綏德,一下向北躍進六十里的筑城計劃實在太過荒謬,宋人過去從來沒有這么筑城的先例,梁乙埋覺得韓絳和種諤應該沒有瘋。
不過羅兀的確是兵家要地,位于唐時撫寧古縣之北,一個喚作滴水崖的地方。崖石險峭,高出地面十數丈,原本就有個小寨,作為烽堠之用。梁乙埋去年在綏德建堡的時候,也考慮過此處。不過因為擔心他從綏德城下退縮六十里,會惹來國中的議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誰能想到,最后事情兜兜轉轉,城寨的位置終究還是定在了羅兀。
只是要想在羅兀筑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慣用的聲東擊西是少不了的,不牽制住其他幾路的宋軍,得到支持的鄜延路,肯定會派出路中主力來破壞筑城的計劃。而梁乙埋盡起國中大軍,便是要為羅兀城保駕護航。
東朝的關西緣邊四路,西側兩路的不易攻打。秦鳳有郭逵坐鎮,涇原有蔡挺主持。盡管梁乙埋今次領軍對外號稱三十萬,實際也動用了十一萬大軍,但他決不想去啃硬骨頭。秦鳳、涇原他都會派偏師牽制,而主力還是放在環慶和鄜延交界處的大順城上。
梁乙埋曾經在東朝時臣面前自稱過國中控弦五十萬,但實際上隨時可以動用的兵力只有十五六萬。所謂的五十萬,是把國中從十六到六十的男丁都算上的數字,動員上一次,國力沒個一兩年都無法恢復。眼下的十一萬大軍,已是西夏國中大半兵力,即便是興靈要地,也就只剩三五萬兵在防守著。
壓在梁乙埋肩膀上的擔子沉重得讓他都難以支撐,一旦失敗,就是萬劫不復。在分出了筑城軍和幾支偏師后,被他帶著南下攻打大順城的,仍然超過了六萬。而護翼在他身側的也是國中最為精銳的環衛鐵騎。
興慶府中,衛翼天子的精銳護衛,分為六班直和鐵騎兩個部分。
宿衛宮掖的六班直成員,泰半是國中各豪族中擅長弓馬的貴胄子弟,既有加強國主與豪族聯系的用意,也有作為人質的成分在。總數五千人,除非天子親征,否則絕不出動。
而環衛天子出行的鐵騎,則是從各大監軍司的鐵鷂子中精挑細選出來。總數三千,分為十部,相當于宋人的十個指揮,在騎兵中最為精銳。跟隨元昊南征北討,戰功卓著。今次梁乙埋引兵南侵,他的姐姐讓他帶出來了五部一千五百騎。
在山道上轉過一道彎,出現在前方依然是重重山巒。眼看著盤山道蜿蜒至山谷中,長長的人龍讓梁乙埋有些心浮氣躁,“罔萌訛,離白豹城還有多遠”
“回相公,還有六十里。”在梁乙埋身后半個馬身,一名黨項貴族立刻討好的回答道。
“六十里……”梁乙埋抬頭看了看天色,才交午時。到入夜前,應該能趕到白豹城,“不知大順城那里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