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達一邊的嘴角抽動了一下,也許是在笑,但透著諷刺的味道。他并沒有在此事上糾纏,而是跟韓岡一起在廳中分賓主坐下。秦州軍方第二人的燕達坐進廳中,對郭逵察言觀色而慢待韓岡的廳中小吏,終于記起了他們的工作究竟包括哪些內容,熱騰騰的茶水和菓子,眨眼間就換了新的上來。
“玉昆可知今次梁乙埋是因何而退”燕達沒理會小吏們的殷勤,而是單刀直入的問著韓岡,這種直接爽快的性格讓人不以為侮。
韓岡想了想,用了最穩妥、也是流傳最廣的回答:“只聽說是被董氈逼退的。”
說歸如此說,韓岡對于此事決計不信,只是隨大流而已,而燕達則是哈哈笑了一陣:“玉昆,這是說給外人聽的,要真的當了真,那就是個笑話了。區區董氈的兩萬余人,只是借勢出兵,又不敢深入興靈腹地,如何能逼退梁乙埋”
“不知是因何故”韓岡問道。
燕達沒有回答,反問了一句:“有關羅兀筑城的傳言,不知玉昆你聽沒聽說過”
韓岡點了點頭,關于韓絳和種諤要修羅兀城的消息,早就傳遍了關西軍中。順著無定河一躍數十里,緊貼著銀州筑城,這么冒風險的策略,讓韓岡都不免為之心驚。盡管,可風險實在太大了,西夏人絕不會坐視。
韓岡猛然一驚:“難道給梁乙埋搶了先機!”
燕達慢慢點頭,他已經說得夠明白了,韓岡能推測得到也在情理之中:“梁乙埋今次出征,用得是聲東擊西之策。他入駐金湯城,主攻大順城和附近的軍寨。這一下子,把關西四路的兵力都吸引了過去,全都去支援環慶路,倒把鄜延路的無定河給忘了。事先誰也沒能料到,梁乙埋的目的竟然放在羅兀。”他嘆了口氣,嘆息聲中有著無限的感慨,要知道,燕達之前可是在鄜延待了不短的時間,“現在羅兀已經給梁乙埋修起來了,雖然只是個不大的寨子,但有銀州在背后支撐,要想攻下此地,基本上已經是不可能了。”
韓絳和種諤對他們的計劃沒有保密,連秦州這里都聽說了,無孔不入的黨項探子不可能打聽不到,而羅兀的地理位置又極關鍵,梁乙埋即便不會相信這個膽大到近乎荒謬的計劃,但提前做個防備,對一國宰相來說,也是舉手之勞。
‘難道今次梁乙埋撤軍,是因為已經把羅兀筑好了的緣故’
這個問題,韓岡本想追問,卻沒有問出來,因為他已經想到答案了。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但因果之間,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梁乙埋退兵的這個結果所對應的原因,不可能是簡單的一條。既有董氈抄截后路的因素在,也有大順諸寨久攻不破的緣故,另一方面,羅兀成功修筑,自此橫山也可以安泰一點,也讓梁乙埋失去了戰斗之心。三個原因各有道理,最后結合起來,梁乙埋就只剩下退兵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