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大兇,還是大吉
……………………
殘陽如血。
木征讀過漢人的書,跟絕大多是吐蕃貴族一樣,對漢人的文化心向往之。看到染了一層血色的天際,不由得想起了這個詞。可他再仔細回想,卻也想不出來是在哪本漢人的書上看見過。
但木征也不會像漢人的書生那般吟詩作對,看著漫天的紅光,只是心驚于這顏色實在不吉利。恐怕也是上天在昭示著很快便是大戰降臨。
念了幾聲佛,收回視線,木征走進帳中。
帳內正中有一人跪著,見到木征進來,便立刻五體投地的將臉貼在地上,等著木征發落。
木征面無表情的看了他一眼,坐下來喝茶,也不搭理他。
這是他弟弟派來的求援使節,幾天下來,已經看得厭了。
領有武勝軍的弟弟瞎吳叱,這段時間以來,一天三封急報,一個信使接著一個信使。說鳥鼠山對面的古渭——現在已經改名做通遠還是隴西的——已經聚集了十萬宋軍,轉眼就要攻打過來。第一步是武勝軍,下一步,可就是河州了。
瞎吳叱在求救的信中哭訴著,請他念在一母同胞的情分上,還有唇亡齒寒的關系上,拉兄弟一把。
要是真如瞎吳叱所說,宋人真的派來十萬大軍,餓都能餓死他們。如果餓不死,那就是他木征坐下來等死,拼不過的。
實際上,木征猜度著宋軍最多也就是一兩萬之間,再多了,宋人供給不起——鳥鼠山中的大來谷并不是多好走。
可是莫說一兩萬,就是七八千就已經很讓人頭痛了。
武勝軍能不能保住,木征并不看好。如今的宋人越來越難纏,這是無可否認的現實。
聽說在今年的早些時候,宋軍在橫山把西夏國相梁乙埋親領的大軍,打得大敗而逃。要不是當時宋人正逢上國中內亂,前線被迫回師,梁乙埋說不定都回不了興慶府,得埋骨無定河畔。
相距千里,木征也分不清傳言是真是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宋人本來肯定是占了上風,只是因為內亂撤軍,讓梁乙埋得意安然回到國都去。
因為在來往河州的商隊中,多有人在傳說此事,眾口一詞。在他們嘴里,惋惜之辭溢于言表,深恨宋人沒能把梁乙埋和他所率領的黨項大軍留在橫山深處——在河西之地,不論是哪一族的商人,多不會對劫掠成性、慣于背信棄義的黨項人有任何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