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對九個,在被偷襲的情況下,這兵力損失的交換比不能說是吃虧。偷襲輜重隊的吐蕃人是主動退出戰場,從情理上說他們應該還有一些陣亡。
“伏擊輜重隊的是木征的兵,還是瞎吳叱的兵”
“都不是。”信使搖搖頭:“被俘獲的賊人說是禹臧家。”
“禹臧花麻!”
韓岡皺起眉頭,這還真是出乎意料。禹臧家是西夏的臣子,他替瞎吳叱出頭,是受了興慶府的命令,還是延續去年渭源之戰時的默契
韓岡一時想不通。不過不管是誰出手,這次輜重隊被伏擊,代表著通往臨洮的糧道不再安全。吐蕃人隨時可能會再來,可能是禹臧花麻,也有可能是木征兄弟。
有句成語叫做食髓知味,吐蕃人占了一個便宜,總不會就此跑掉,洗手不干的。老虎一旦吃過人后,也都會把人放進菜單中。吐蕃肯定會再來阻斷糧道。韓岡想了一陣,他現在能做的,就是把運輸隊的規模盡量擴大,并加派護衛。
吐蕃人不可能排出比五百騎規模更大的隊伍,不然就會被臨洮城的官軍給綴上,如果有相應的準備和足夠的兵力,足以讓他們無功而返。可是如果吐蕃人改弦更張,改成小股的騷擾就讓人很頭疼了。
要盡早將吐蕃掃平,便必須克服軍糧補給上的困難,任何可能的問題都要考慮到。
韓岡走到沙盤前,默默思忖著。有關武勝軍的地形沙盤早就制作完畢,盡管比較粗淺,也足以用來制訂作戰方案,以及武勝軍防御體系的規劃。
在規劃中,不但臨洮城要增筑,還要在臨洮南北各修南堡、北堡,堵住臨洮城所在的這一段洮水河谷。比起單獨一座城池,完整的防御體系更為關鍵。
只是這就需要大量的民伕,可若在民伕的轉移過程中,被蕃賊突襲,多半要出亂子。
‘看來得下決心了。’
王厚這時聽到消息,匆匆趕來。正看著韓岡對著沙盤喃喃念叨著。
“從渭源堡到慶平堡,也就是鳥鼠山這一段,還是比較安全的。”一支長木棍在沙盤上晃動,韓岡低聲自語,“但再往西去,一直通到臨洮的剩下的七十里路,間途岔道眾多,讓人防不勝防……”
盯著沙盤,韓岡咬著下唇,過了不知多久,最終有了決斷。
兵站!還是要設立兵站!
輜重隊在兵站和兵站之間運輸,各家分管一段。再在沿途的幾處戰略要地設立寨堡,護翼輜重隊。從渭源堡到臨洮城,一百多里糧道,以野人關、慶平堡為核心設立兵站,將糧道分作三段。三四十里一處兵站,正常情況下,半天便能走完,就算被賊人騷擾,也能保證在日落前抵達下一個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