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兩個指揮比較好。竹牛嶺東西兩側都要設立一個寨堡,省得有人再偷襲渭源。”王韶說著。
行了幾步,忽然又問道:“玉昆,如果我推薦你來鎮守武勝軍,你愿不愿意”
……………………
崇政殿中每日慣例的議事,不同于朝會時的按部就班。軍國大事,都是由此而發。國事爭論,基本上都是在崇政殿,而不是文德殿中發生。
文彥博正在喘氣,畢竟年紀大了,吵起架來,畢竟不如殿中的其他年輕人。幸好王珪、吳充、馮京這些新進執政,都跟王安石不是一條心,這讓文彥博終于有了喘氣的機會。
但前一番爭議,他終究還是輸了。
判司農寺曾布,日前奉旨巡視京畿諸路免役法和農田水利的推行情況,不想他卻帶回來一封鄭州的百姓聯名上請的奏文。請求廢州為縣,也就是把鄭州給廢掉,只剩縣治。
去掉了州府,對百姓們來說,就少了一個剝皮的衙門——一年省去幾十萬貫的稅賦,省州官十余員,鄭州州役省四百余人——而且,鄭州緊鄰京畿,一旦廢州改縣,必然歸入開封府管轄。相對于鄭州這等工役頻繁、賦稅繁重的小州,開封府連免役錢都會減少許多,州中吏民得享的便利為數甚多。
只是鄭州緊鄰開封,舊黨勢力盤根錯節,州中官員多為舊黨黨羽,新法施行不便的奏章,鄭州州衙沒有少遞過。一旦鄭州被廢,對于舊黨不啻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今天先是文彥博站出來橫加反對,然后便是王安石跟參知政事的吳充爭論了一通,兩個親家在朝堂很是斗了幾句嘴,吳充連脖子下的瘤子都漲紅了。
不過,因為同在京畿附近的滑州的吏民,在聽到了鄭州要廢州改縣的消息后,也上書申請同樣的待遇。當王安石拿出這封奏章后,趙頊便下了決心,也宣告了文彥博和吳充的失敗。
鄭州被廢置,以管城、新鄭二縣隸開封府——降原武縣為鎮,并入陽武;降滎陽、滎澤二縣為鎮,并入管城——同時廢滑州,以白馬、韋城、胙城三縣并隸開封府。
開封府地界整整大了一圈,而鄭州和滑州兩州官衙中,少了二十多名官員的編制。大約十名左右舊黨中堅必須開始等待新的官闕,這也難怪讓文彥博氣得直喘氣。
當然,要把廢置二州說成是政治.斗爭就未免太小瞧王安石的心胸了。他的目的是撤并天下州縣,裁減冗官,節省民力和費用,鄭州和滑州僅僅是個開始而已。大宋天下四百軍州,兩千余縣,要合并裁撤的地方還得很。
有人說他王安石只懂開源,可王安石用事實證明,他節流的本事更大。再過幾日,他就準備把手伸到文彥博的地盤上,提議裁撤整編廂軍。
王安石的變法計劃不僅僅局限于財計,軍事和政治區劃,而是涉及到國政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教育。方才商議的議題,便是變革舊日的教育之制。昨日他上書天子,改建國子監舊舍,擴大國子監的招生范圍,在天下州縣,設立州學、縣學。并將國子監分為三級,外舍、內舍和上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