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難道就沒有官身嗎獻了神臂弓的李定,他現在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官了。更別提那些入粟買爵的商人了。士農工商,真想做官,都是做得的。”
景思立和王存正在說話,前軍派人趕來回報,“啟稟都監,前面熙河路的韓機宜來迎接了。”
“韓岡來了”景思立心頭一驚,離隴西城還有十幾里呢。他不敢多耽擱,吩咐了王存鎮守中軍,連忙打馬上前。
景思立第一次在近處見到韓岡。對于這位在馬背上腰挺背直的年輕人,景思立絕不會因為年齡而輕忽視之。
一從看到了療養院的效果之后,景思立就覺得他的確是個人才。何況如韓岡這個名字早已是如雷貫耳,在關西大得驚人。不但在關西諸路的軍中人望甚高,據說天子和宰相都是對他每多圜護,看得很重。
見到韓岡離城十幾里來相迎,景思立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但他也不敢妄自尊大,韓岡現在的身份并非他能夠傲視。
看見韓岡一行,景思立遠遠的就提聲打著招呼:“可是韓機宜”
“在下韓岡,見過景都監!”韓岡也是隔著老遠就回著話。到了近前,他更是對景思立下馬行禮
“不敢,思立久聞韓機宜之名,今日一見,方知盛名之下故無虛士。”景思立不愧是進士家的子嗣,說起套話來,也是文縐縐的。
看著文氣甚重的景思立,韓岡就想起了王厚。他們兩人都是深悉兵法的進士的兒子,都是已經或準備在軍事上有所收獲的武臣。也許景思立的現在,就是王厚的未來。
只是王韶至今也沒有轉為武將,依然還是文職的身份,甚至還有一個侍制頭銜,在這一點,他就不如景泰做得干脆。
韓岡與景思立寒暄了一陣,便上馬與他并轡而行。
景思立是第一支抵達熙河的外路援軍。今次從關西各地,來到熙河路的實際戰力,總計將達到了破紀錄的三萬人。
當初攻打羅兀時,種諤帶去的兵馬也才兩萬。從這兵力的數量上看,。可要安排下三萬人的飲食,同時還要照料胃口比起三萬大軍還要多上許多的萬匹戰馬,韓岡這些天在累得一身疲憊后,有時都會覺得王韶好不容易才為他爭來的隨軍轉運使。還不如在鞏州做個安安心心的通判。
景思立自從軍后,積極的領軍上陣,多有功勛,又能主持著緣邊重要軍州的軍政大事。他能壓倒毛遂自薦的劉昌祚,得以統領秦鳳援軍,并不是僅僅靠著張守約對他的賞識,以及傳言中沈起對劉昌祚的不滿——那位名震漢蕃的神箭實在是跟文臣合不來,韓岡對此都有所耳聞——而是他真的有這份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