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思立心中有了那么一瞬間的動搖。現在還沒見到正主,讓人看破了自己的心思,就算以他的老辣,也是一陣驚慌失措。
景思立想要留在熙河路博取軍功,以他現在的身份,少不得也要一個都監、甚至鈐轄才能安排得下。而鈐轄、都監,都有資格獨立領軍,景思立一旦到了熙河,等于是搶了眼下熙河諸將的領軍機會。不論河州決戰后,王韶還能不能留在熙河,但他所一手組建起來的勢力,卻肯定是一個不愿讓外人插足的團體。
韓岡仿佛沒有看到景思立臉上一閃而逝的驚容,繼續說道,“聽說朝廷汰撤廂軍的目標是二十萬。不過真正要動起手來,也不會當真如此狠手,多半還是能留下二十四五萬的樣子。”
景思立收攝心神,他不敢肯定韓岡現在說的話,是不是王韶本人授意,也不清楚這是不是一個考驗,但他知道,他的回答肯定會影響到王韶對自己的看法,“思立聽說,在陜西最后只會剩四萬到五萬廂軍,多數還要集中在永興軍經略司轄下。日后的邊寨防務,大的城寨有禁軍,小的寨堡,就是靠鄉兵弓箭手。”
在熙寧之前,戍守邊寨的多有廂軍,但到了熙寧五年的現在,大多數邊地寨堡,都變成了鄉兵弓箭手來駐防,實行的是半兵半農的制度。免去了鄉兵們全額稅賦或半額的稅賦,但不用發給薪俸,撫恤也不用多給,對于朝廷來說,絕對是一樁美事。
而且他們所擁有的保護鄉土的意識,讓鄉兵們的戰斗力遠勝于廂軍,甚至接近于裝備齊全的禁軍。故而幾年的功夫,戍守邊地的廂軍幾乎都是被鄉兵弓箭手所替代,尤其是保甲法在陜西各路推行之后,結成保甲的鄉兵們的作用更是讓人無法忽視了。
韓岡嘆道:“就不知今次陜西汰撤下來的數萬廂軍,朝廷會怎么處理了。若是不能小心安置,也許會出些亂子。”
“以思立之見,最好能上書天子,從其中拈選精銳,派到邊地去實邊屯田。”他看了看韓岡,“熙河路其實就不錯。”
大約一個時辰后,秦鳳軍終于抵達了隴西城。城外的幾處營地,早已經安排妥當。
駐馬營門邊。親眼看著手下的隊伍,在十幾名經略司屬吏的指揮下,順順當當被安頓下來,并沒有發生過往大軍移防時必然會出現的混亂。景思立對熙河經略司的理事手段,暗暗的有了幾絲敬畏。
“真是讓人吃驚。”景思立贊嘆著熙河經略司,雖是借機示好,但語氣也是由衷的,“整整一萬人馬,換作是移防他路,沒有兩三個時辰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安頓下來。”
“多謝都監的夸贊,”韓岡一笑拱手,“韓岡愧不敢當。”
“是機宜你的安排!”景思立心中說著果然如此,韓岡處事手段聞名關中,秦鳳軍的安置工作說是他的事先籌劃,能如此穩妥就是理所當然,并不值得驚訝了。